云南省普洱松香产业潜力巨大,但是行业规划监管薄弱、精深加工滞后、地区间税收政策不平衡等因素制约着普洱松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在开发利用上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加工工艺设备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粗放,缺乏科技创新支撑,资源利用率极低,与发达地区和国外相比,全市林化工产业整体还处于初级利用阶段,在松香、松节油产品质量和深度加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缺乏行业统一规划,政策不配套,监管薄弱,指导乏力,个别产品呈现盲目、无序的发展状态,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精深加工滞后是制约松香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松香、松节油深加工,具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其产品应用领域广阔,是松香、松节油扩展市场需求最主要的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普洱市场松香产业仍停留在用松脂经物理蒸馏获得松香、松节油一次加工产品阶段。在松香、松节油深加工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内、国际先进发达地区。
地区间税收政策不平衡,影响松香生产。近年来,普洱市年产松脂均在12万吨左右,但松香产量仅为3—4万吨。由于各州、市松脂税收政策的差异,松脂价格的差价,普洱市松脂收购中间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使松脂资源大量外流,造成市内松香企业生产严重下降,企业普遍亏损,松香产品增殖税大量流失。
违规采脂现象突出。全市林权分山到户后,林农对自己家的林地看管更严格,经营更精心,采伐更慎重,乱砍林木和森林火灾将明显减少。但近年来,由于受松香价格暴长的利益驱动,各县(区)不少地方出现了全树采脂、幼树采脂,超割面、超强度、掠夺性等违规违法采脂行为,导致松树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李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