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速生桉树林的种植对生态环境有多大的损害?这是一个专家们仍在争论的问题,而在科学争论背后隐藏的常常是利益的影子。就在各方还争执不休的时候,其实在一个地方,“禁桉”实践早已开始。从2006年起,云浮市在全市范围内停止种植桉树,而采用多样化树种植树造林。如今4年过去了,这一措施对云浮生态环境及水源涵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充分显现。
云浮则从2006年开始,要求第一代(6年即成材)桉树砍掉以后,就要改种其他树种,实行多样化种树。2006年以后再偷偷种植桉树的,必须坚决砍掉。今年,云浮的桉树面积更有望大幅度减少,因为2004年大面积种植的桉树,今年已经成,自然会砍掉。
但因为桉树成材快,经济效益又可观,“禁桉”刚开始时群众的抵触情绪很大。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就积极做说服工作,并推广种植其他同样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树种,给农民找出路。比如“湿加松”和“高脂马尾松”等,虽然成材期比桉树多了两三年,但“湿加松”浑身都是宝,可以收松香、做木料,更可以做纸浆。见效虽然晚两年,但经济效益更加可观。这样,既防止了种桉树可能带来的生态损失,又给农民找到了更好的致富道路。
云浮市林业局的专业人士认为今年的西南大旱之所以如此严重,森林这个“大水库”没有保护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多样化的森林不但能涵养水源,还能改善土壤,但一些地方为短期效益砍掉天然林,大规模引种桉树,可以说付出了很大代价。
“禁桉”行动让云浮减少了一些税收,但几年下来,云浮的桉树种植得到了有效控制,多样化的树种让该市“无山不绿,有水皆清”。不久前粤北普降暴雨,云浮境内却没有造成大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说明山林生态保护见了成效。(魏方、杨红雨)
松香网点评:在近年砍原生林栽经济林风吹之下,广东省2006年起禁桉植松树显出远见之明,可见松树比起桉树在涵养水土与长期经济效益方面更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