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改委称全年CPI控制3%目标可实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4日在回应当前经济领域部分热点问题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管理好通胀预期,如果管理得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控制在3%左右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张晓强分析指出,8月份CPI同比增长3.5%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与基数相关。在前一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去年同期我国CPI基数非常低。二是粮价稳步上升。近年来,国家把“三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治国安邦之本,逐步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使市场粮价稳步上升,影响了在CPI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食品类价格。三是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有所回升。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下降,今年以来价格开始回升,有的上涨了一倍,传导到下游产品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各界关注的节能减排形势,张晓强表示,节能减排将继续成为“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特别重视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
2、发改委:未来两月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将稳中有升
发改委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总体来看,目前工业生产资料市场供需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随着生产资料需求旺季到来,预计9、10月份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将稳中有升。
分品种看,报告认为,预计下一步钢材价格小幅震荡上行可能性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金九银十”施工旺季到来将导致需求增加,以及各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还有钢铁业产能总体过剩难以根本扭转等因素所致。
3、一年期央票发行量创近半年新高 弱化加息预期
昨天,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890亿元1年期央票,该发行量创下自今年3月16日以来的新高,央行本周也提前实现净回笼资金。同时,该央票收益率连续第十四周维持于2.0929%,弱化了市场上的加息预期。
某银行交易员称,央行大幅增加央票发行量主要是对冲即将到期的定向央票,去年9月央行曾发行约2000亿元的定向央票。如果考虑到对冲的央票数量,实际上央行有可能还是在向市场注入资金。
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三日创新高
1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升131基点,达6.7378,银行间即期市场收盘报6.7463,双双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连续三个交易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纪录。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尚不支持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外贸企业对人民币升值承受能力有限,一旦突破承受限度,市场影响将推动人民币汇率重回正常区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预计,人民币基于市场需求适度升值,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善外部环境。预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宽幅震荡将成为常态。从中长期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仍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