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科院黄皮书: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中处不利地位
中国社科院2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表示,中国在大豆和铁矿石进口上,都付出了比国际市场平均水平更高的价格,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中还处于不利地位。大豆、铁矿和原油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因素”最大的几个品种,也是中国受国际市场影响最大的几个品种。
黄皮书认为,2011年全球需求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却不断为价格上涨输送动力。由此,价格走势的关键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及其货币和财政政策。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近期走势,黄皮书介绍说,食品、饮料和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供给。恶劣的气候势必导致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农业大国农作物歉收,从而使市场调低产量预期、推高价格。
2、央行年底加息直指明年物价 恐吸引海外游资进入
上周末央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是央行基于对明年一段时期可能加剧的通胀压力而作出的前瞻性应对,此举有利于收紧国内流动性,但利差的扩大可能吸引更多海外游资进入。
央行上周六宣布再次提高基准利率应对通胀。在利息差与人民币升值前提下,海外游资进入中国境内的状况可能加剧。不过央行本次加息的时间点特地选择在西方假期,海外机构操作转移资金不便,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套利热钱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析认为,相对于目前的通胀水平,基准利率水平仍然过低。一直以来,央行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央票的发行来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今年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准备金率达到18.5%的历史高位;同时随着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央票发行陷入一定困境,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央行对市场流动性调控的效果。
3、未来五年工业增加值将继续两位数增长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5日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信部把明年工业增长目标确定为11%,未来五年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李毅中在会议发言时表示,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5%左右,企业利润大幅增加,装备工业、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工业整体水平。
李毅中说,明年工业发展面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燃料、动力、原材料购进价格攀升等国内外复杂形势,工信部将明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确定为11%,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19%左右。
4、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25日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全面完成;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011年这一数字将为11%左右。
李毅中表示,这些指标“就速度来讲比今年(2010年)放慢了一点”,因为明年要更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据其预计,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左右。
李毅中表示,“十二五”期间制约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矛盾与问题:一是工业增长方式粗放;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三是创新能力不强;四是能源、资源环境制约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