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至27日,湖北省十堰市森防站在城区和武当山的6千亩马尾松林中投放 3万余枚“生物导弹”,这是十堰城区首次引进“生物导弹防治马尾松毛虫”新技术,以期为生物防治马尾松毛虫找到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生物导弹”是以卵寄生蜂为媒介传递病毒防治害虫的一项新技术,是把病毒植入卵寄生蜂——赤眼蜂体内,利用赤眼蜂搜寻寄主,降低松毛虫初孵幼虫密度,并将病毒引入松毛虫种群,使其二次感染,从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目的。同时,赤眼蜂每年可繁殖20代以上,只要建立稳定的种群,就可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且该技术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对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不伤害自然天敌,在林业、农业、茶叶、蔬菜的害虫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十堰市城区马尾松人工纯林面积达40多万亩,占有林地面积近40%,由于纯林面积大,集中连片,加之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马尾松毛虫极易发生蔓延。自马尾松毛虫于1967年开始在城区部分人工马尾松林发生,虫情年年不断,发生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马尾松毛虫已成为城区森林主要的病虫害之一。为保护好森林资源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市林业局邀请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彭辉银教授实地考察我市马尾松毛虫防治工作,并确定使用“生物导弹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进行生物防治试点。5月26日至27日,75名林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在东城开发区、五堰街办、黄龙林场、武当山林场等地开展“生物导弹”悬挂布设,共防治受害松林6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