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广西采取政府引动、政策带动、科技推动、加工促动的“四轮驱动”措施,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五年新增速丰林1200多万亩,至2010年底全区速丰林总面积达36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比“十五”末增长了63%。其中桉树速丰林面积超过26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全区速丰林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十二五”期间,广西将速丰林纳入“339”工程,作为全区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之一,规划发展到4500万亩,使之成为广西林业乃至整个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速丰林的迅猛发展提高了木材供给能力,全区的森林采伐限额从“十五”期的年均11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十一五”的2500多万立方米、“十二五”的3681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2.71亿立方米的13.6%,实现了“三级跳”。其中短轮伐期速丰林采伐限额占全国的36%,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
主要措施:一是政府引动。“十一五”期间,全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方针,继续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竞相发展、非公有制快速发展速丰林的局面。每年营造速丰林面积中,非公有制造林占80%以上。区直国有林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五年内共到场外集体林区发展速丰林200多万亩。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将速丰林作为全区十大优势农业产业进行扶持,每年对发展速丰林成绩突出的市、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二是政策带动。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速丰林发展扶持政策,包括对减半征收育林基金、给予国家政策性贴息贷款、允许森林资源资产贷款抵押、速丰林采伐指标专项安排等,减轻了林农和企业负担,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速丰林建设领域,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本市场,增加速丰林建设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区共减收速丰林采伐育林基金1亿元以上、速丰林造林政策贷款贴息3000万元以上,对速丰林的政策性投入超过2亿元。
三是科技推动。积极研究速丰林良种良法,特别是不断进行桉树改良研究,桉树引种改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桉树良种基因库,培育出桉树优良新品种及无性系并迅速推广。速丰林林地产出率成倍提高,桉树单产由过去每亩2~3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8-12立方米,采伐周期也由过去的10~20年缩短到4~6年。同时,西南桦、红锥、降香黄檀、柚木等珍贵树种速丰林栽培试验成功,开始大规模发展,“十一五”期间完成了30万亩。
四是加工促动。“十一五”期间,广西每年生产以桉树、松树、杉树为主的优质商品木材1000万立方米以上,带动人造板、林浆纸等加工业迅速发展。到201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人造板加工企业达到500多家,人造板年产量达到1000多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拉动了市场对木材原料的需求,提高了营造速丰林的比较效益,调动了全社会发展速丰林的积极性,形成了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走上了一条越采越多、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