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据”凸显江苏林业的显著成效

中国绿色时报
2011-07-11
阅读次数:2817
阅读字体 【

  近日,我们一行5人到江苏省调研造林绿化工作情况,对江苏林业发展变化感到强烈的震撼并引发深深的思考。

  “两组数据”凸显江苏林业的显著成效

  有这样“两组数据”彰显绿色江苏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延伸拓展。

  第一组数据:仅用17.4%的林地资源实现20.64%森林覆盖率。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却是一个平原少林省份,素有“一山二水七分田”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仅2682.3万亩,如全部造上林并形成森林,最高覆盖率也只能达到17.4%。然而,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20.64%。

  发展最快的是近8年。8年来,全省新增造林面积1399.9万亩,是此前30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11.36%提高到2010年的20.64%,每年增长1.1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全国同期的3倍。按照江苏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再提高两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占全国0.58%的林地资源创造了占全国6.5%的林业产值。

  江苏省林地在全国省级(不含京、津、沪)单位中总量是最少的,仅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0.58%。但是,江苏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却位居全国第位,林业产业年产值1559.8亿元,占全国林业产业年总产值的6.5%。木材年供应能力2010年达到635万立方米,人造板年产量更高达2291万立方米,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全省40家大型林业企业年产值总和超过30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0家,超过50亿元以上有3家,最大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江苏林业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江苏林业的快速发展和历史性跨越有力说明:林业资源小省依然可以有大作为,林业资源小省可以办成林业大产业。这些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有力推动了造林绿化

  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努力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心怡人的绿色江苏”的号召,将“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确定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级地方政府对照目标要求,层层分解任务,省对市、市对县逐级考核,年度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南京市为了加快实现“绿色南京”的目标,年年加大工作力度。今年省里下达给南京市造林绿化任务5万亩,市里自己给自己加压,增加到7万亩。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建成区绿地绿化覆盖率4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领先水平。镇江市把造林绿化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动员组织全民参与植树,8年完成成片造林41.8万亩,四旁植树3200多万株,分别为前18年和前15年的总和。扬州市农村造林和城市绿化全面推进,用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全市8年造了过去40年的林,森林面积净增85.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8.2%上升到2010年的20.2%,绿色进一步增添了扬州新活力。

  不断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有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围绕到201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20%的目标,全省做足了17.4%林地面积的文章,能造林的地方基本造上了林。早在1995年全省就已经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荒地。解决树往哪里栽的问题,成了绿色江苏建设最大的难题。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了调研,摸清了家底,提出了对策建议报省委省政府决策,由此形成了“一区两带三网四片多点”的总体布局:“一区”即淮北商品林主产区,“二带”即沿海防护林带和沿江景观防护林带,“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四片”即环太湖、宁镇扬、徐州、连云港等四个集中连片的丘陵岗地区,“多点”即全省范围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树木园、城市森林和村镇防护林等呈点状分布的地带。全省造林绿化战场实行了战略性转移,组织实施了“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单位”的“三绿工程”,打响了“沿河、沿湖、沿海、沿村庄、沿道路”的“五沿”绿化战役。许多地方通过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大大增加了非林业用地造林绿化的潜力,森林覆盖空间大大拓展。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保障了造林工程质量

  江苏省实施造林绿化采取大工程带动,有效促进了造林绿化大发展,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城乡绿化资金达300多亿元。对于重点造林工程,每亩造林投入普遍在3000元以上。

  近年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至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三项示范工程,有效提升了工程科技含量和质量。南京市规定,凡连片造林(包括通道绿化)30亩以上的,市财政给予每亩400-1000元不等的补助。徐州市对荒山绿化的财政资金投入高达每亩6000元。苏州市对市级以上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达125元,大大超出国家重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确保了种植一株,成活一株,造林一片,成林一片。

  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增添了林业发展活力

  为引导民间和工商资本进入林业领域,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增添林业发展活力,早在2000年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农田林网、河渠圩堤、荒山荒滩等造林地块实行竞价拍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改革。2008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落实均股均利改革,既保证了林农享有林地收益,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开发。

  镇江市由政府统一规划,林业部门指导,乡村具体运作,财政给予部分造林补助,企业与村组签订土地承租合同,并出资补助农民转让的土地收益(一般每亩每年在600元以上),村组收取相关费用,每亩每年20元-50元不等,作为村组集体经济收入。全市仅今春就吸引社会资金2.2亿元,造林2.8万亩。还有部分企业经营采取苗材兼用型模式,长短效益结合,经济收益大增。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加,有力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林业领域,造林绿化速度越来越快,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效益越来越好。“十五”以来,全省社会资本投入林业达200亿元,非公有制林业比重超过70%,成为绿色江苏建设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平原地区,宽松的林业政策也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的发展。江苏省已将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从12%降至6%,同时明确对于农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所有的零星树木,以及群众因种植业结构调整自发营造的林木,可自主经营、自主采伐,不纳入限额管理。经营者有了自主权,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持续不断,以杨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得以快速发展。

  几十年前,江苏省几乎不产木材,如今全省一年木材供应量达到635万立方米,成为我国重要的产材省。宿迁市木材加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林业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都得到明显体现。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