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CPI同比涨幅有望小幅回落
9月以来,受中秋等节日消费因素带动,食品价格继续呈现小幅环比上涨势头。分析人士认为,目前CPI从环比看仍处于上涨通道,但在翘尾因素带动下,9月C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小幅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9月以来,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普遍小幅上涨,涨幅较为明显的食品包括牛羊肉、瓜果等。此前一度环比下跌的猪肉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涨幅有限,9月上、中旬分别环比上涨0.8%和0.2%。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消费品价格总体环比上涨,但翘尾因素继续成为CPI同比涨幅回落重要因素。具体来看,只要9月CPI环比涨幅不超过0.5%,当月CPI同比涨幅就将低于8月的6.2%。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近期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对我国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是非常有利的条件。8月CPI同比涨幅比7月有所回落,但9月能否延续回落趋势,目前还不好说。
2、央行准备金缴存新规致信贷空间受压缩
9月初央行下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政策让银行倍感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贷紧缩,企业贷款与个人贷款难度更大。
根据央行政策规定,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从9月5日上缴首批保证金存款准备金;而其他银行从9月15日上缴。粗略估算,三类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预计约冻结银行资金9000亿元,相当于二至三次上调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政策调整,使原本已经紧缩的流动性更为紧张。工行一位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保证金基本可以当作存款使用,现将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后,银行可以放出的贷款更少,信贷指标被压缩,但外在的贷款需求却没有减少。
3、国内成品油降价希望再现 国际油价上周跌逾9%
美联储21日宣布以“卖短买长”来置换国债期限的决定,即所谓的“扭曲操作”。美联储的举措意在压低长期利率,鼓励消费者进行住房或者汽车等长期贷款,市场的QE3预期落空。当日穆迪还下调了美国三家银行债券评级。
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在上周四大跌6.3%,收盘至80美元附近。上周五国际油价大幅震荡,盘中最低达到77.55美元/桶,全天下跌0.82%,收于79.85美元/桶。一周累计下跌9.22%,为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国际油价再度跌至80美元附近,业内再度燃起对国内成品油价下调的预期。根据易贸资讯的统计数据,截至9月22日,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连续22日移动加权均价较4月6日基准价下跌0.57%。
4、8月末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NDF升值超2%
8月31日至9月23日,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NDF(Non-Delivery Forward,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价格从6.277上涨至6.4125,升值已逾2%。
建行高级分析师赵庆明博士对记者表示,NDF价格变动主要影响因素是美元指数近期的攀升,而这种变化并非代表人民币未来会出现贬值,也不会影响到国内即期人民币市场价格。“NDF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市场,价格会随着综合信息而变动。通常来说,国内即期外汇市场受NDF影响较小,而即期市场却会影响NDF的走势。”事实上,同期的即期外汇市场表现平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本月内一直维持在1美元兑换6.38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王家强指出,近期美元指数走高是由于欧债危机引发的避险情绪所致;但长期来看,由于美国仍然存在大幅贸易逆差、巨额赤字等经济问题,美元贬值在所难免。在他看来,如果有关国家在四季度推出稳定经济的措施,市场的担忧情绪会减轻,美元指数可能再次落入下降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