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政府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应对跑路潮
银行和民间借贷同时催债,令温州中小民企资金链纷纷断裂;温州老板“跑路潮”愈演愈烈,当地政府急派工作组进驻银行,要求“不抽资、不压贷”,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
到底有多少老板在这轮“跑路潮”中消失?从温州市金融办获悉,截至27日,已经有26家企业的企业主“跑路”,涉及金额正在调查之中。
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业主“跑路”,加剧趋势明显,引起了经济社会管理者的高度警觉。
“中小企业倒闭企业主‘跑路’出现较为集中现象。”当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业关停倒闭由规模较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跑路’,影响巨大并带来了连锁反应。”
昨日下午,温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了当前企业、金融、民间借贷等方面的问题,并通报了经济金融“维稳”和民间金融规范措施。
高息吞噬企业利润
温州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资中介机构出借年利率高达39%,意味着民间借贷月息在3分到4分之间。
“如果利率超过这个水平的话,处于夹缝中的制造业仅存的利润就会消失,企业也很难维系正常的运营。”中国首家私人钱庄主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还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在1100亿元上下,占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
2、央行9月净投放资金2360亿元
在29日2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结束后,央行9月份的公开市场操作就此落下帷幕。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准备金新规对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有较大影响,9月份各周央行持续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全月合计净投放236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央行已连续11周净投放资金疏解流动性紧张,但在10月份到期资金量减少、大型商业银行新一轮准备金缴款在即、银行体系存款出现小幅流失等因素影响下,节后资金面可能会继续保持在相对偏紧状态。
央行连续第11周净投放
29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2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继续持平于3.1618%。当日央行未进行正回购操作,这也在市场预期之中。
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共590亿元资金到期,在周二和周四合计40亿元的两期央票发行后,本周央行实现资金净投放55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11周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数据显示,近11周央行合计净投放资金总量达4540亿元。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三季度央行仅在7月份从市场净回笼了110亿元资金,8月及9月均实现了全月资金净投放。其中9月份236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规模,要高于8月份1670亿元的净投放总量。
对于未来公开市场操作的走向,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近期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小幅投放资金以避免市场流动性过度紧张的政策意图较为明显,但在未来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前期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公开市场的资金净投放格局在国庆节后预计将很难保持,这也将对节后的市场资金面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3、31股跌停露赶底玄机 行情可能在绝望中产生
看多的机构认为,市场做空动能在不断消耗,加上过千亿申购资金解冻将使得节前维稳变得轻松
隔夜欧美股市如期回落,A股市场顺势低开,震荡整理是全天走势的主基调,银行等权重股一度护盘力挺,前期上涨的中小盘抛压势大,收盘处于跌停状态的个股就达到31只,场内恐慌气氛浓重,沪指收盘2365.34点,再次创出14个月以来新低,量能略有增长,节前收官行情充满迷雾。
从《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对机构观点的统计来看,对今日看涨的机构有所下降,占比由昨日的34.92%降至30.16%,看跌的机构则于41.27%增加至44.44%,另外看平的机构由略有增长,达到25.4%。而通过网络对投资者的调查则显示出高达58.53%的投资者看跌今日市场,不过,当大多数人绝望的时候往往也是做空能量耗尽的赶底阶段,因此,行情往往是在绝望中产生的。
那么,机构是如何看待今日的收官行情以及节后走势呢?看多的机构认为,沪指已经在12个交易日内创出6次新低,市场信心也已降到冰点,但同时市场做空动能也在不断衰竭,加上过千亿申购资金的解冻将使得节前维稳变得轻松,故尔今日行情没有担心的必要;从历史经验来看,节后出现技术性反弹也是大概率时事件。看空的机构则认为,欧债危机与海外市场回调风险进一步加大;A股资金匮乏,成交低迷,短时间低以转变,即便今日出现反弹也应减仓离场,而节后行情更是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
4、新政周年房价拐点渐显 五大调控利器降温楼市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国五条”自2010年9月29日出台以来,限购、限贷、房产税、保障性住房、监督问责等“五大利器”在楼市调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一年来,在这些调控政策影响下,楼市成交急剧萎缩,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已连续两月止涨,虽然二、三线城市房价仍呈现涨势,但涨幅不断收窄。房价拐点渐行渐近。
按照“新国五条”规定,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其后超过20个城市限购。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其后43个城市限购。
一年来,在“限购令”影响下,需求锐减,限购城市与非限购城市房价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