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PMI创三年来新低 高库存增大工业恢复难度
11月份的PMI已经下滑到了三年来的最低点。这预示着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但企业经营前景持续转冷,并可能在未来经历一次库存调整过程。
2011年11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该月PMI自2009年3月份 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显示出经济增速回落趋势仍将延续。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分别上升2.8和0.3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均回落到50%以内。
2、航油价格连降三月后首次上调 燃油附加费或跟涨
国内航油价格在连续下调三个月后,12月份开始首次上调,而国内航段的燃油附加费也将随着上涨。
昨日,国内航空公司称已收到通知,自12月1日零时起,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将从11月份的7277元/吨上调至7653元/吨,而航空公司从中航油采购航油的综合采购成本亦从11月份的7279元/吨上调至7655元/吨,上调幅度均为376元/吨。
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宣布推行航煤定价机制改革,并从8月起对出厂价实行逐月调整,方向则是逐步实现市场化定价。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国内航油价格已经连续下调三次,每吨分别下调115元、120元和224元,而本月则是三个月以来的首次上调。
根据新的航油定价机制,航空煤油的出厂价格是按照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每月调整一次,调价时间为每月1日。
3、车船税法实施条例草案获原则通过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草案)》在内的四项条例获得审议并原则通过,并明确了省级政府确定车辆具体适用税额应遵循的原则,规定了机动船舶和游艇的具体适用税额,细化了税收优惠的规定。
从此次审议的车船税法细节来看,将汽车按排量分为7档征税;政府部门强化了通过征税来调整汽车产品消费结构的方式,乘用车车船税将按排量分档征收,排量越大需缴纳的额度越高。
其中,相对于草案的一审稿,此次审议通过的二审稿对排量在1.6升~3.0升(含3.0升)的汽车产品征税标准有所降低,而对排量在3.0升以上的汽车产品仍然维持了一审稿中相对较高的征税标准。其中,1.6升~2.5升汽车的纳税降幅明显。
4、各地电价方案出炉:西低东高
昨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各省市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调价通知,此次上调电价特指非居民用电,居民电价将按照国家部署结合居民阶梯电价一并考虑,听证后再做调整。
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此次电价调整,销售电价涨幅最大的是贵州,为4.99分每千瓦时(度);最小的是云南,为1.8分每千瓦时。其中新疆地区暂时不做调整。整体来看,西部地区的销售电价调整幅度明显低于东部、中部。
根据花旗银行的数据,此次电价调整幅度高达6.8%,高于此前5%的预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此次涨价幅度巨大,高能耗产业将进一步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电价涨幅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普遍低于东部地区,这或许将成为高耗能产业进一步西迁新动力。
所谓上网电价,是指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的电力的计量价格。而用电价格,顾名思义就是终端用户使用的电力的计量价格,可分为居民用电价格和非居民用电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