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北江乡林芬村那岜屯只有95户400多人口,却拥有68台大吊车,总价值超过5000万元。1月23日,正月初一一大早,陆续回村的大吊车来个了“集体闹新春”,村里煞是热闹。大年初六(1月28日)起,吊车又陆续离村,去经营新一年的红火生意了。
95户村民拥有68台大吊车
1月23日上午,几十台大型吊车排满那岜屯村道,每台吊车的车身上都装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高高上扬的吊钩上挂着一串串正在燃放着的鞭炮,鞭炮声在屯里此起彼伏。村子中央的球场上,孩子们也在燃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花。
村支书李永亮说,他们屯今年回来了40多台吊车,是名副其实的吊车屯。1月21日下午,大型吊车从四面八方轰隆隆地开回屯里过年,村里的场面很壮观,这吊车一条龙,远看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装甲致富队”。
据悉,那岜屯一共有95户人家,400多人口,但屯里却拥有68台大型吊车,有10个村民有两至三台吊车,最多的一户有6台吊车。吊车成为那岜屯的特色致富产业,吊车让村民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1年,那岜屯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8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屯”。
那岜屯的吊车远的到海南、云南、贵州,近的在崇左市范围内的扶绥县、江州区和宁明县等地,不过大部分都是在南宁市找业务。临近春节了,大伙儿陆陆续续开着部分吊车回村里。村民们开玩笑说,要是全村的吊车全部开回来,要放到隔壁村子里去了。
以前当工仔,现在是老板
李继权是那岜屯第一个买吊车的人。2003年之前,李继权给外地老板开吊车,干了几年后他发现开吊车很赚钱。于是,2003年他回家通过借钱和贷款,投入70万元,买回了村里第一辆吊车外出创业。随后,李劲刚、李军刚等一些村民也跟着靠借贷买了吊车,一起外出挣钱。每个月的纯收入都不低于1.5万。
28岁的李茂宙如今正在打算买第三辆吊车。2010年买第一辆吊车时,他手上只有打工挣回来的3万元钱,是向亲戚朋友借,向县信用社贷款十多万,又跟吊车商家按揭了几十万,开回了一台价值70万元的吊车。
“一开始压力挺大的。”李茂宙说,吊车开回来后,他在宁明县城靠到工地四处发名片揽活,第一年他自己开吊车,有时候工地的建材是半夜才从外地送到,他就要半夜工作。最辛苦的时候,为了赶工期,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不得休息。尽管这样的忙碌不是天天有,李茂宙倒期望着今年更忙一些,因为忙碌意味着带来高回报。
他说,靠着每年稳赚30万元的收入,他去年请了6个工人,买了第二台吊车,如今两台吊车的借款已经快还清了。他打算今年3月再买一台吊车,到时自己完全当老板跑业务,不用那么辛苦了。
涉农贷款催生特色产业
“其他村还没见过那么多吊车的,估计走遍广西,我们村也是独家。”李茂宙说,靠着贷款买吊车,那岜屯的村民赚到了钱,能及时还上银行和厂家的贷款,所以村民们在扩充装备购买更多吊车时,很容易就贷到了款,吊车多了挣钱更多……全村的还款诚信度高,村里的吊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赚到了钱,那岜屯不少村民在宁明县城买了商品房,一些村民还在南宁买了房,买了小轿车,“有20多万元的丰田凯美瑞轿车呢,他们已经开始向都市生活迈进了!”李永亮自豪地说。
据了解,那岜屯成为远近闻名的“吊车专业屯”,是宁明县近年来重点扶持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乡镇一项目,村屯一精品”是该县整合金融部门力量服务“三农”方向的重要战略。
2011年,仅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涉农贷款就达10.95亿元,由此催生了许多“八角专业村”、“松脂专业村”、“桑蚕专业村”、“黑灵芝专业村”、“猪花专业村”、“养蜂专业村”等,大大助推了农民朋友走特色产业致富的步伐。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72元,比上年增加7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