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采脂试验报告
华讯松香网
2001-11-14
阅读次数:6136
著者 :李艳飞;张龙俊;张经一;芦丙义;薛长坤;杨国栋;邢福臣
单位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
摘要: 通过对29~30 a生红松采脂试验得出,单株采脂量与径级、季节相关紧密;与采脂负荷率关系不大,但与林分密度相关显著。此研究可为人工 红松林采脂提供一些参考。
内容:
红松是东北松属含脂量最高的树种,在天然林采脂有过报导,人工林采 脂尚属空白。从松脂中提炼的松香、松节油是造纸、橡胶、医药等重要化工 原料,是我国出口创汇林产品之一。南方马尾松等采脂已经成为一项产业,是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主要财政收入。林口局拥有4万 hm2人工红松林,有0.8 万 hm2林分要进行第1次或第2次间伐,为充分发挥现有森林资源的综合 利用水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企业经济活力,我们参照马尾松采 脂方法与经验于1997~1998年开展了红松采脂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采脂试验地设在林口林业局青山林场30、31、32林班,29~30 a生人 工红松林内。地处东经130°40′~130°34′,北纬45°55′~45°59′。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580 mm,相对湿度60%。采脂期从6月9日~9 月25日,共78 d(阴雨天气19 d),积温1.578℃,平均气温20℃,最高气 温34℃。
2 采脂试验方法
2.1 采脂试区划分与采脂定株
红松采脂试验地选择在即将进行间伐的700株/hm2与470株/hm2两个 相邻、立地条件相近的林分内。在已确定的间伐木中选出7~34 cm各径级 的采脂树3 200株。在其中具有代表性地块划出试验区各一块。分40%、60%、80% 3种采脂负荷率,按径级定株,各100株,两块共计600株,其余2 600 株为一般采脂树负荷率统为60%,不作定期、定时观察记载。
2.2 采脂方法
采脂采用常规下降式采树脂法(下降法)。割面高1.70~2.2 m,侧沟夹 角(“Y”型上夹角)60°~90°,深为0.3~0.4 cm,中沟垂直于地面,宽0.3~ 1.5 m无间隔。在无雨天每日复刀,10~14 d收脂1次,并3次在30林班,一般采脂区作了采脂增脂剂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径级与采脂
对密度为470株/hm2的采脂试区的7~34 cm径级株,按组距3 cm划 分9个径级组,按表1统计分析径级与采脂量的关系。
径级与采脂量回归方程:
=127.231 1-27.447 4 x
r=0.978 1
R5%=0.602
R1%=0.735
-----------------------------------------------------------------
表1 径级与采脂量
-----------------------------------------------------------------
径 级 (cm)株数产量 (g)平均产量 (g)
7~9.59 10~12.59 13~15.59 16~18.59 19~21.59 22~24.59 25~27.59
28~3
0.59 31~33.59 合 计4 19 36 54 73 57 43 17 3 306149 3 369
9 145 18 031 35 723 31 736 19 726 11 646 1 992 131 51737.25 177.32
254.32333.91489.36556.77597.76685.06664.00429.79
-----------------------------------------------------------------
备注:采脂量为株密度470的40%、60%、80% 3种负荷率采脂量合计数。
地点:青山;日期:1997年6月24日~9月25日。
r>R 0.01?径级与采脂相关极显著。
从表1产量看,建议选择19 cm径级以上树采脂,最小不能低于13 cm 径级。
3.2 采脂负荷率与采脂量
从470株/hm?2采脂试区的7~34 cm径阶中,抽出径阶17 cm的40%、60%、80%采脂负荷率样株进行采脂量比较分析(见表2)。
负荷率:即割面宽度占胸高树干周围长度的百分率。
C=T?2∑ni=1 770 831.08
总变异SST=∑X 2=1 944 592-1 770 831.08=893.34
V?T=13-1=12
负荷率间SS?t=∑(Ti?2ni)-C=?1 771 724.42?-1 770
831.08=893.34
误差SSe=173 760-893.34=17 286.66
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
F<F 0.05?=4.10 P>0.05负荷率间树脂采集量差异不显著。
-----------------------------------------------------------------
表2 各负荷率产量
-----------------------------------------------------------------
负荷率 (%)123456负荷率总产量 (Ti)g每负荷率株数每负荷率平均株 产量(xi)g
40 60 80292 577 478467 411 458302 272 198442 314
417 170 1 503 2 161 1 1344 6 3375.75 360.17 378.00
T4798X=369.08
-----------------------------------------------------------------
表3 方差分析
-----------------------------------------------------------------
变异来源平方和 (SS)自由变 (DF)均方 (NS)FF??
0.05?F??0.01负荷率间 误 差 总 变 异893.34 172 866.66 173
760.922 10 446.6717 286.670.025 844.107.56
-----------------------------------------------------------------
表4 不同株密度变采脂差异
-----------------------------------------------------------------
日 期公顷株密度X?1(470)X?
2(700)d=x?1-x?2d-?d?(d-?d?)?2
6.24~7.13 7.14~7.29 7.30~8.13 8.14~8.28 8.29~9.11 9.12~9.26144
2
97 355 463 535 507169 201 272 311 236 360-25 96 8
3 152 299 147-150.33 -29.33 -42.33 26.67 173.67 21.6722 599.108
860.248 9 1 791.828 9 711.288 9 30 161.268 469.588 9∑X?1=2301 ?
1=383.50∑X?2=1549 ?2=258.17∑d=75
2 ?d?=125.33∑d-?d? =0∑(d-?d?)?2 56 593. 331 6
-----------------------------------------------------------------
3.3 林分密度与采脂
在700株/hm2及470株/hm?2两种采脂林分,选取径级18 cm,负荷 率60%的采脂树各7株在相同采脂期作采脂量差异比较分析(见表4)。
S?d?=∑(d-?d?)?2n(n-1)=43.43
t=?d?S?d?=2.89
t?6??0.05?=2.45
2.47>t?6??0.05?=2.45
所以两个不同采脂林分密度单 位采脂量平均数差异显著。林分密度700 株/hm2的总采脂量略高于450株/hm2,约为0.26%。
统计结果表明,从6月下旬起采脂量逐日上升,8月以后温度虽有回落,但采脂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可见采脂量与温度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 系,采脂量可能与红松高生长转向径生长等有关。从初步结果看出采脂时间 宜晚不宜早。
4 问题与分析经采脂试验,南、北采脂虽然地理气候条件与树种有差别,且采脂量上有所不同但南方马尾松,北方红松采脂量均与采脂树径级相关(r >R 100),采脂量随径级加大而增多。红松起采树径应在19 cm以上,过细 采脂量低得不偿失。采脂树小于19 cm径级的采脂量仅为19 cm径级以上采
脂树产量的31.72%,故径级是影响采脂量一个重要因素。采脂季节应灵活 掌握,南方6、7、8、9 4个月为采脂旺季,而东北黑龙江采脂旺季为8、9两个月。所以,在北方采脂应当尽量按排在8、9两个月。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脂强度与采脂量(F 0.258 4?<F 0.05=4.10),没有明显的区别,在采脂时不要盲目扩大采脂负荷率。采脂量与红松密度关系不大,选择密度 较小的林分采脂较适宜。增脂剂试验应用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红松采脂是 一项比较复杂的新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