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召开的2011年深圳全市交通运输会议暨保大运交通动员会:深圳将在今后五年内全力打造以开放、畅达、可靠、公平、安全、低碳为特点的“深圳质量品质交通”,加快推进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水准公交城市和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港深莞惠交通一体化。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黄敏介绍:到2015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10万吨;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深港都会核心区间轨道交通30分钟可达;莞惠重要节点与深圳核心区通勤交通出行在1小时以内;3小时到达长沙、厦门,5小时到达武汉、杭州,12小时到达京津地区。
到2015年,深圳中心城区和组团核心区路网高峰小时平均车速20公里/小时以上,其他区域30公里/小时以上;中心城内部85%的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30分钟;通勤圈内组团中心通过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方式到达核心区不超过1小时。全日公交分担率56%以上;轨道运营准点率98%以上;地面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90%以上。公共客运交通投资在交通建设投资中所占比例提高到50%以上。
海空枢纽
优化布局 辐射全球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进一步优化港区功能布局,提升港口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强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和航线资源,大力发展临港特色产业,加强与周边地区港口的合作与分工,提升港口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把深圳港建设成为依托内陆地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体,以外贸为主、内贸为辅,客货兼顾、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主枢纽港,率先发展成为综合效益最优的国际航运中心。
同时,深圳还将协调推进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拓展国际航线网络,积极引入航空货运联盟,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深化与香港及周边机场合作,推进机场战略转型和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临空经济,打造现代航空城,把深圳机场打造成为中国内地品质最优的大型门户机场,推动深港机场成为集本地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航空枢纽。
以海空双港为龙头,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加快物流通道建设,促进产业协作融合,发展数字物流体系,倾力打造物流总部基地和供应链管理基地,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向高端物流提升,最终将深圳建设成为海陆空铁运输体系高度发达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
公铁枢纽
引导发展 服务全国
深圳还将抓住我国铁路高速化发展契机,加快国家铁路及枢纽建设,尽快形成“两主三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建设平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东、西港区办理站货运枢纽,推动与香港和珠江西岸铁路联系,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和空铁联运,充分发挥铁路枢纽引导城市发展的功能,将深圳建成重要的国家级铁路枢纽。
优化西、中、东公路对外运输通道布局,依托国家高速公路网、广东省骨架公路网和深圳市对外主要通道,形成辐射周边大中城市、有效联接其他的国家枢纽城市的公路客货运服务网络;依托深圳组团式城市开发模式,结合机场、铁路、城市轨道及口岸等枢纽设施,整合优化场站资源,建立布局合理的客货运枢纽体系;依靠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信息网络,提高客货运输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打造集约化、现代化国家公路主枢纽。
交通一体化
南联北拓 加密联结
“大力推进南联北拓,促进港深莞惠交通一体化!”未来5年,深圳还将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段、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及前海枢纽和福田枢纽规划建设,与中部福田口岸、东部罗湖口岸共同形成西、中、东跨界轨道网络;推进莲塘/香园围公路口岸及东部通道建设,与深圳湾口岸、皇岗口岸共同形成跨界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总体格局;完善口岸配套交通设施及跨界客运、货运集疏运快速通道体系,建立更紧密的深港交通联系。
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和深莞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深莞惠三市对接的8条高速公路、14条城市主干道以及次干道、支路网的规划建设,加强跨界客运公交化运营合作,加快深莞惠交通一体化进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城交系统
完善网络 高效运转
“以交通政策、规划一体化为先导,以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一体化为保障,建立交通规划、建设、养护、管理、服务一体化标准体系,加快特区交通一体化进程。”据黄敏介绍,深圳还将推进交通运行一体化,按照全市统一标准,系统提升原特区外交通建设发展水平,强化各类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整合,优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设计,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一体化交通系统高效、可靠运转。
推进路网体系一体化,推动区域道路交通由强调高速公路衔接转向多层次城市道路对接;完善原特区外道路网络,提升建设标准,推动公路的城市化改造;加强原特区内外主次干道衔接;实现路权资源向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倾斜。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建设的原则,加快西、中、东二线走廊通道建设,加快高快速路网和城市干道网建设,尽快建成“七横十三纵”干线路网,形成高快路网、城市干道网、支路联通网三个层次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一体化现代路网体系,实现城市交通品质的整体提升。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为骨架 常规公交为网络
突破城市紧约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撑产业布局结构,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必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形成更高可达性、更便捷的公交网络,建设更有保障的公交基础设施,提供更高科技、更可靠的公交营运管理,营造更高品质、更具人文关怀、更有吸引力的公交环境。
因此,深圳将统筹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全程出行最顺、一体服务最优”的理念,坚持轨道建设、路网建设与公交管理运营相结合,综合应用“供给策略、需求策略和空间策略”三大策略,加快建设枢纽场站、快捷走廊、多元网络、数字交通、绿色空间五大交通体系,着力实施需求管理、线网完善、公交提速、枢纽支撑、慢行交通、低碳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街道等八大交通工程,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构建以车站作为城市开发中心的“车站城市”,实现出行结构由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并行向公共交通主导转变。“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中运量公交走廊,形成“轨道+中运量公交+快速公交”的公交骨干网络,强化轨道低覆盖地区和未覆盖地区的骨干公交服务。
加大公交线路投放力度,着力提高原特区外公交覆盖率,着力改善高峰期公交乘车难;深化公交体制、机制、票制改革,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打造全国公交服务最优城市。
拥堵治理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评估重大交通节点
深圳还将大力推进拥堵治理,出台并实施《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借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采取必要的科技、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加快区域和城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优化调整区域交通组织,实施客货分离,减少疏港交通、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根据路网密度和道路条件,合理设计单行线,组织单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评估重大交通节点、交叉口交通运行效率和存在问题,优化交通组织管理,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建立交通运行信息发布机制,引导机动车合理使用,提升交通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交通能耗和污染,为城市的运行提供可持续的交通支撑,致力建设畅达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