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家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将向特困地区倾斜
5月25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吉首市、花垣县就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他深入武陵山区腹地,走访村寨、农户、学校、企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在吉首主持召开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
温家宝强调,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内各县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要向包括武陵山片区的连片特困地区倾斜,有关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也要向片区倾斜。国家在连片特困地区安排的各类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片区县安排。
温家宝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去年国家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此前标准提高了92%。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扶贫开发工作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2、六部委密集发文向民资示好 鼓励民资进垄断行业
近期,六部委纷纷发文,表态要打破行业壁垒,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传统垄断性行业,种种迹象表明,“非公经济36条”似乎要焕发活力。
5月26日,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与其他资本遵守同等条件,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范围、对象没有限制。“管理层终于肯把银行业这块国资最不愿意吐出来的肥肉与民间资本分享了”,虽说只是一项态度性政策文件,但对于民资而言,银行业的大门打开真可谓“石破天惊”。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次六部委密集发布政策向民资示好,其主要还是在落实国务院“新非公经济36条”,将政策细化执行。除此之外,在当前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趋势下,各垄断部门改革加速向民资开放,这是“拉内需、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大局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推进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
3、美称中国未操纵汇率 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升值40%
美国财政部25日公布了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并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这份半年度报告指出,自中国2010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缩小;而且,中国通过二十国集团和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承诺迈向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基于这些因素,美国财政部认为中国不符合汇率操纵国的定义。
报告指出,2010年6月至今年5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8%,如果计入通胀因素,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约为12.5%。自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40%。
4、全国工业利润连续三月负增长 国企利润连续下滑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525亿元,同比下降1.6%。这是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且4月当月实现利润4076亿元,在短暂回升后也再次转跌,同比下降2.2%。
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416亿元,同比增长12.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08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7%。分行业来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1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1个行业亏损额同比增长。
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则下降24.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7%,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