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新增信贷缩水逾四成 专家称有再次降息必要
监管层“稳增长”政策一环接一环推出,但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仍未有起色。在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疲弱的贸易数据和信贷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在三季度反弹,货币政策层面需要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监管层“稳增长”政策一环接一环推出,但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仍未有起色。根据央行数据,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环比下降41%,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新低。
央行7月再度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新增贷款未能随之放大,反而明显缩水。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较6月的9198亿元减少了3797亿元,但同比多增485亿元。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180亿元,在总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上升,表明楼市成交量回升对贷款有一定拉动作用。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920亿元,较上月少增710亿元,占比依然较低,表明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尚未明显体现。
虽然7月信贷数据明显低于预期,但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达2487亿元,同比多2065亿元,创年内高点,这与监管层鼓励直接融资的意图相对应,对实体经济不必持过度悲观的态度。
2、 7月增值税环比大降三成 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
税收是经济增速的镜像,7月增值税的超低增速足以让大家警觉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
财政部上周末发布数据显示,7月我国国内增值税1768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0.7%。《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后发现,除2009年上半年增值税曾出现下滑外,不足1%的同比增幅已是近3年的新低。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记者,增值税与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这一超低的增速是目前企业利润过低的投射,这也正面提醒应该及时为企业减负,助力经济发展。
6月我国增值税同比增速还达到12.7%,7月便骤降至0.7%,而且6月当月增值税总计2691亿元,而7月仅为1768亿元,环比下降34.3%。对此财政部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
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仅录得8.8%,为3年来的新低。
3、大公下调印度国家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昨天将印度国家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同时维持其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BBB+。
此外,大公预计印度经济未来两年的实际增速将分别为6.1%和6.3%,通货膨胀将保持在约7%的高位。在财政方面,大公预计未来两财年印度中央政府赤字率将分别达到5.7%和5.5%,各级政府赤字率也将处于9%左右的高位,带动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在2013-2014财年小幅上升至70%。
但是大公也指出,印度经济增速放缓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全球经济放缓造成的外需下降,基于其丰厚的人口红利及有望提升的投资效率,印度仍保持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
4、希腊二季度GDP降6.2% 五年累计萎缩20%
希腊国家统计局当地时间13日表示希腊经济衰退情况有所缓和,其公布的数据显示希腊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较去年同期相比萎缩6.2%。今年第一季度希腊经济萎缩幅度达到6.5%。
近五年来希腊经济一直处于衰退状态,而该国经济累计负增长率已经接近20%。希腊政府此前预计该国经济今年内将萎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