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金融海啸,全球最大的工业房地产开发商普洛斯(ProLogis,PLD.NYSE)将旗下全部中国资产出售给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下称“GIC”)。昨天,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方面证实了上述消息。
普洛斯此次出售的资产包括中国的资产和在日本的产业基金权益及相应的预估债务,该交易作价13亿美元,预计2009年1月份左右会完成。而这项交易也是2008年中国最大一笔地产交易案。
普洛斯方面称,交易完成后,原普洛斯中国的高管团队和GIC将合资成立SMG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SMG”),双方各持有50%股份。而SMG也将负责运作收购后的资产,包括普洛斯在中国20个城市的所有资产,其中有超过260万平方米已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超过610万平方米可供未来发展为347万平方米物流基础设施的储备用地。普洛斯中国的品牌将在SMG的管理下继续保持。
普洛斯于2004年4月正式在上海成立地区总部。昨天,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工业部董事单维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相比其他外资工业地产巨头,普洛斯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手笔很大,布局相对完整,本地化人才战略也很到位。按照目前该公司投资的物流园数量、运营设施面积来算,在中国远胜于其他竞争对手。它已经在中国的海港、空港、加工基地构建了一个完善的配送系统。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工业地产前三强——普洛斯、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AMB置业激战中国。另一家全球工业地产巨头中国区市场经理昨天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受累于大势,普洛斯的负债率一度高企,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它需要降低负债率。部分投资者对其前景产生质疑,普洛斯的股价曾经一度下滑。在此背景下,普洛斯快速出售业务是务实之举。
此举一方面可以将出售资产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另一方面,出售一批资产可以明显降低普洛斯的负债率,起到稳定股票价格的作用。
从投资方式看,海外资金主要通过建仓储设施或标准厂房收取租金来获取固定收益,或购买带长期租约的现有项目等方式来投资工业地产项目。由于预期中国工业地产的爆发式增长前景,全球工业地产巨头们以及运盛实业(600767.SH)等国内各路资金均大量进入工业地产投资领域。不少业内人士均预期,未来的工业物业可能出现供应过量的局面。
如今,在国内一线城市,工业地产项目的需求开始疲软,租金水平也开始下降。上海地产10强之一上海新长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封汶璟表示,金融危机引发连锁效应,一些跨国公司放缓扩张步伐,租房预算缩水,被迫撤离核心区域,转移到租金水平更有竞争力、合作条款比较弹性的写字楼和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