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中,泉州企业迎来跃升的全新阶段。目前已涌现出一批竞争力很强的企业,以泉州为总部不断向全国各地拓展市场,形成带动力极强的龙头企业。
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泉州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特别是去年以来,泉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泉州发展提出的“集聚、提升和拓展”的要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泉州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植泉州 发展壮大
泉州的民营工业都是根植性很强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总部设在泉州,不断向外拓展,通过设置分厂、商贸公司、销售网点抢占各地市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泉州由于经济十分活跃备受全国关注,目前,全市共有企业4万多家,今年以来规模以上的企业又新增了600多家,企业总数及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均在全省第一位。多年来,泉州一直成为广大企业发展的沃土。
泉州大部分企业从家庭小作坊开始,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发展阶段。经过激烈市场竞争后存活下来的企业进入稳步发展的上升期,加速了规模化进程。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股权结构多元化,通过实施品牌经营、资本运作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扩张步伐加快,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市拥有企业集团124家,累计成立股份有限公司36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企业5家,在境外上市企业12家。
恒安就是泉州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佼佼者,该公司创立于1985年,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市值70多个亿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妇女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生产企业。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连捷回顾20年来的发展时说:“恒安在晋江、在泉州这块土地成长起来,从小到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与帮助,正因为当地政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才有恒安今天的发展规模。”
为了拓展市场,恒安1991年起就跨出了福建,到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络。目前,全国各地有10多个分厂,69个商贸经营公司,174个销售办事处。通过这个强大的营销网络抢滩全国的市场,但是整个企业的根、总部在安海,恒安所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都在这里开发生产,然后推向全国。
许连捷说:“对于前一阵子有人说恒安的销售和研发总部迁至厦门,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2001年,恒安曾一度将市场部和销售部搬到厦门,但通过几年验证对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并没有达到原先的愿望,因此去年就撤回泉州了。”就未来的发展,他说:“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的若干年内,我们的总部都不会外迁的。20年来,恒安在泉州成长起来,总部设在泉州不仅与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政府服务密不可分,而且对整个集团的市场拓展、营销战略和高级人才的引进都没有任何影响。”
泉州市经济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泉州不少企业做大做强后,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泉州为总部不断地向外扩张,此举有利于企业对全国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但是,泉州的民营工业都是根植性很强的企业,像恒安、达利、盼盼、亲亲等企业都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置许多分厂,但这些企业的总部都在泉州。近年来,泉州企业主动走出去,到全国各地举行推介活动,就是希望泉州的产品能在当地“生根发芽”,通过品牌经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办分店、专卖店,或者设分厂抢占当地市场,提高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随着泉州实施名牌战略的深入,泉州企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截至今年8月份,泉州已有34家企业的34项产品获中国名牌(其中已获牌的15家,公示结束已获通过但尚未授牌的19家),占全省63个的54%、占全国929个的3.66%,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5位,成为具有名牌实力的经济强市。
投资泉州 商机无限
外向型经济是泉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泉州不断吸引海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目前,泉州已有外资企业6800多家。今年上半年,泉州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9家,外商实际到资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1%。今年8月初在香港举行的泉州·香港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聚集了无数海内外客商的目光,签订了152个项目,投资总额逾45亿美元,为泉州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泉州的投资环境优越,入驻泉州的企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9年,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入驻泉州泉港区,建有年产12万吨聚苯乙烯的生产线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得到迅猛的发展。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规划在2013年之前,再投资130亿元,以重油裂解乙烯的HCC技术为龙头,发展苯乙烯系列产品,在泉港区建成年销售总额达300亿元的高科技化工基地。晋江三力机车是由山东企业家前来晋江投资的企业,在短短的几年间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明星企业,目前正全力扩大生产规模,设计发展成年产值达15亿元左右的大企业。台资企业泉昱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港元兴建生产塑胶、塑管、鞋底等各类鞋服及其配套化工原料和模具的企业,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年产值达港币1.5亿元左右。(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当前,泉州正极力培育发展石油化工、修船造船、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泉州经济已走到一个新的拐点,进入一个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泉州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在创新中迸发出新的活力。对外商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特别是石化等产业的带动力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今年7月份,随着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的动工,标志着又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正式加盟泉港石化基地。同时,泉州还吸引了德国德固萨、英国英力士苯酚、日本三井化学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陆续到泉港考察、洽谈。此前,全美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美国ADM公司在泉港兴建福海粮油工业项目,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在这里投资建设福建鞋类物流中心。至此,共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正式进驻泉港。世界500强企业的加盟,说明了泉州投资环境优越,发展空间巨大,这也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提升服务 前景广阔
泉州市各级政府为企业创造的良好投资环境,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市场吸引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前,泉州正着力从完善政策配套、缓解发展瓶颈、壮大产业集群、拓展市场空间、构建支撑服务平台、创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跃升发展。
针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泉州及时制定了《关于切实解决制约当前经济发展问题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在缓解用工难方面,努力完善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改善区域用工环境、维护外来工权益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在缓解用电难方面,切实加强用电需求管理,鼓励企业使用自备电源,对限电期限内自发电的工业企业实行补贴或适当减免税费的政策;在缓解用地难方面,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见》,实行供地价格与项目投资规模、技术水平、纳税额挂钩制度,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率;加大重点项目土地报批力度,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在缓解融资难方面,连续举办三届银企资金供需洽谈会,共签订意向融资金额达330多亿元,同时,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目前,泉州正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层次的跃升平台。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既为泉州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民营经济、开放创新、城市发展、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五大跃升平台,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布局,加快结构升级和产业聚集,精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发展2个超千亿元(石化、纺服)、2个超500亿元(鞋业、建材)和8个超1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其配件、修船造船、机械制造、工艺制品、食品饮料、五金水暖、包袋制品)产业集群。
目前,泉州正全力扶持石油化工、修船造船、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五大新兴产业,在重化工业方面开始破题,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泉州有条件发展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将极力发挥泉州工业、贸易、港口、人文等优势,稳抓重点和突破点,着力抓好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整合提升,做大做强五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泉州经济。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中,泉州企业将更有作为,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泉州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海洋经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泉州人,海洋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泉州人。泉州人具有爱拼敢赢的精神,有很强的创造力,走遍世界各地对祖地仍有一种深深的桑梓之情。发挥海内外泉州人的强大凝聚力建设泉州,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综观当前泉州的发展,正处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跨越”全新阶段,泉州经济、泉州企业将迎来新一轮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