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当前,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郭世坤:2005年以来,新开工项目数量快速增加,至2007年累计新开工项目数量比此前3年增长54%。今年前5个月,尽管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增速回落至-2.5%,但由于在建项目数量较多,上半年施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仍呈增长势态。统计显示,上半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7.3%。当前,在建工程规模较大,随着工程持续推进,投资完成额将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今年前5个月,房地产投资9519亿元,增速达31.9%,增幅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达23.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当前,房地产投资仍是推动投资增长重要因素,特别是7月1日国家商务部下放外商投资房地产备案权后,外商企业将会加快进入房地产投资领域步伐,外商房地产投资规模将会有所扩大。 而灾后重建需求也将拉动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经历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遭遇了8级强烈地震袭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政府、企业和居民都在不断投入资金重建受损建筑与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如原定义为产能过剩行业的水泥、钢铁等上半年投资增幅分别为45.2%和20.9%。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明、后两年还将根据需要继续安排相应财政预算。 记者:尽管当前投资增速比较平稳,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别不大,但考虑到今年投资品价格快速上涨因素,投资增速实际上已明显放缓。对此你怎么看? 郭世坤:2008年以来,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连续5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至17.5%。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及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使得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今年前3个月,在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下,我国钢材、水泥等投资品价格涨幅达8.6%,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城镇投资实际增幅仅为17.3%,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从大宗商品价格和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看,投资品价格仍有可能呈持续上涨趋势,若今后投资名义增速不能有所提高,则投资实际增速明显放缓态势仍将延续,这将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风险,影响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当前,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郭世坤:首先,可预期的原材料价格以及动力价格仍可能大幅度持续上升,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从而会制约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其次,今年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2.8%,如果未来商品房销售量下滑态势不能有效扭转,则房地产投资会因企业资金紧张而出现明显放缓状况。 第三,由于出口减少和投资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其在建工程项目有可能因产品缺乏市场而被迫停工。 记者:有观点认为,当前部分有利因素存在着向不利因素转化的可能性,你的看法是什么? 郭世坤:由于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加之股市投资者信心受挫较重,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难度较大,投资资金来源受到一定影响。今年前5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6%,增幅同比回落1.66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银行贷款掌握指数已连续5个季度回落,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受从紧货币政策影响,预计下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幅还有可能进一步减少。 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在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下大幅下跌,居民储蓄持续从证券市场向银行储蓄回流,货币供应量运行表现出了一个显著特征就是M2增速一年超过了M1,这不仅影响从紧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也背离保持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愿望。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由于今年以来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原料类和采掘类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5月份分别达10.9%和25.9%,在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比较严重,企业难以大幅度提高产品价格情况下,下游行业企业利润将会不断受到挤压,若企业利润增幅明显放缓,进一步扩大投资意愿将会减弱。 记者: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郭世坤:在当前较为复杂经济形势下,由于中央已经认识到存在的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问题,有关领导不断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有可能采取相应调控措施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状况。因此可以预计,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幅将达25%左右。但由于影响投资平稳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投资实际增速明显减缓的趋势仍有可能继续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