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行公告称,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
这是自2012年由0.5%扩大至1%之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再次扩大。199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大至0.5%,2012年扩大至1%,截至上周这一浮动幅度已经过了2年左右的时间。
而这一政策的出台被认为是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基本符合预期
“虽然不能定性为量变到质变,但1%到2%的变化幅度还是已经很大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表明中国的这个汇率浮动改革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对于这一改革,央行称,再次扩大幅度是一种渐进的改革安排,是稳妥的。
对于人民币汇率扩大浮动范围,市场已早有预期,今年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1%,并且双向波动幅度明显扩大,这些已经传递出央行可能要扩大汇率波动幅度的信号。
“QE退出引起有关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汇率波动增大,也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预期,进而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就认为,我国宜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推进实现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建立健全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称,增强汇率弹性,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升有贬、波动运行的格局,是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收支顺差减少等宏观经济条件变化下的顺势之举。
关注异常波动
“央行近期在外汇市场上的铺垫‘水落石出’。会增强汇率的双向波动,短期波动扩大。”在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看来,企业面临的风险压力增加,相当于被从澡盆推到了湖泊游泳,对汪洋大海的感知更近敏感。
推出这一政策的同时,央行也强调,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充分考虑了经济主体的适应能力,有步骤地推进,调整幅度在各类市场主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总体来看,此次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大至2%是适当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
“从国际对比看,相比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民币汇率无论是浮动幅度还是实际波动都是比较小的。”央行还称,扩大浮动幅度有利于企业和居民更加重视汇率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价格要素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宏观经济的弹性。
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之后,近期的贬值趋势将如何演进?
“人民币汇率波幅再度宣布扩大,表明此前由中间价引导的贬值进程就此暂告一段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未来1~2个季度,人民币进入区间震荡期。
央行方面则强调,扩大人民汇率浮动区间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制度安排,与人民币汇率升贬没有直接关系。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外汇供求状况。
与此同时,央行也强调,如果汇率出现异常大幅波动,人民银行也将实施必要的调节和管理,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退出常态干预
对于汇改下一步,央行称,将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鲁政委称,从其他由固定汇率有序退出到浮动汇率经济体的成功经验看,其路径都是渐进扩大汇率波幅、最终完全放开的。
刘元春认为,继这次扩大至2%后,下一步央行很可能会再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
管清友还认为,最大影响在于,央行退出常态干预,货币发行机制会发生重大变化。通过外汇占款创造货币的机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下调目前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可能的选项。
“波幅的扩大增加了热钱套利的难度,会导致部分套利需求的减退。”中金公司的分析还认为,除了套利需求减弱外,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资金结汇也会变得比以往谨慎,可能不急于结汇,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外汇占款可能有明显的下降。
2012年4月,汇率浮动范围扩大后,外汇占款亦曾出现过一段时期的持续减少。
据悉,1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321,较上一交易日(6.1346)上涨25个基点。
3月1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21元,1欧元对人民币8.526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0504元,1港元对人民币0.78954元,1英镑对人民币10.196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5.5324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5244元,人民币1元对0.53421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5.9611俄罗斯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