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和火炬松(统称国外松),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针叶树种,由于其适应性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深受各地喜爱,现已成为我国南方营造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因“两松”的特性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栽培上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能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两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湿地松早期生长快,火炬松后期长势猛,湿地松在造林后的前10年,生长量大于火炬松,10年~15年生两者大体持平;15年后树高生长亦大致相等,但火炬松胸径生长逐年增大,20年后湿地松胸径小于火炬松20%左右。因此,如营造短轮伐期丰产林,可选栽湿地松;如需培育中、大径材,则应栽植火炬松。
———火炬松比湿地松喜雨水,雨水多的地区火炬松的生长量大于湿地松。这一特性在美国原产地非常明显,在我国南方亦类似。在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下的地方,火炬松比湿地松长势差,20年生材积低20%左右;而在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的地方,火炬松则比湿地松生长量高20%以上。
———湿地松比火炬松耐瘠薄。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湿地松的长势优于火炬松,而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火炬松生长量大于湿地松。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宜栽火炬松,而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应营造湿地松。
———火炬松比湿地松耐寒,湿地松比火炬松耐高温、高湿。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小的地方,宜以火炬松造林为主;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地区则应以发展湿地松为主。
———“两松”同属阳性树种,但火炬松早期较耐阴,在阴坡比湿地松生长好。如湖南某林场20年生的林分,在阴坡“两松”的高相同,但胸径火炬松比湿地松大30%以上。因此阴坡宜栽植火炬松。
———火炬松的根系入土比湿地松深,且分布广。火炬松有效根系分布在30厘米以下土壤中,湿地松多分布在20厘米的地表层中。在较瘠薄的土壤上,湿地松的根系时而裸露在地表上,火炬松则少有这种现象。
———湿地松比火炬松产松脂量高,据测定,同样为20年生30厘米胸径的国外松,火炬松的产脂量比湿地松低30%左右,且湿地松在采脂割面溢出的松脂不易干涸,易于流出。因此,在营造高产脂丰产林时,应以湿地松为主。火炬松含脂量小于湿地松,但生产纸浆材优于湿地松。在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抗弯强度等方面,湿地松比火炬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