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林业合作大有可为

广西日报
2019-09-27
阅读次数:3374
阅读字体 【

      本报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龙 娟

      作为首批来华入桂的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之一,到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期满一年之后,2019年8月,越南专家何文勋在广西林科院作项目总结。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何文勋和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马锦林,了解此次双方合作项目的内容、成果和意义,对话中越林业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记者:为期一年的中越林业专家科研合作项目,主要涉及什么内容,取得什么成果,具有什么意义?

      何文勋:来中国广西前,我在越南林业大学主要从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植物组培和植物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年在广西林科院开展项目合作,在理论方法上,提供全新的DNA条形码技术,辨识油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构建遗传进化关系图,为今后油茶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授粉树配置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在成果应用上,项目研究结果可为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和高含油油茶加工生产提供依据,提高油茶种植经济价值。在技术创新上,采用一种新的DNA条形码技术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油茶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成为油茶生物分类和鉴定的有效工具。具体成果表现为:以广西和越北普通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5对常用引物对,对油茶无性系进行DNA条形码分析,构建了15种油茶优良品系的系统进化树。

      马锦林:广西油茶产业正在打造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与我们山水相连的越南油茶种质资源也非常丰富,跟广西的油茶有些同源同种,有些存在“近亲关系”,有些则“血缘较远”。过去认识它们之间存在“血缘关系”与否以及“血缘远近”,主要依靠形态辨别,甚至肉眼观察。何文勋博士来华入桂所做的项目,是在分子层面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油茶品种及其“血缘关系”进行鉴定、辨别和区分。今后采用杂交手段进行品种改良时,有利于在不同品种间找出较好的“适度距离”,既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又可以避免距离太远而降低授粉成功率。

      记者:广西与越南林业科研方面交流合作情况怎么样?

      马锦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西与越南就在林木组培技术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合作,广西林科院帮助越南引进中国设备,建设组培工厂。从广西引种过去的桉树,到越南本土的相思树,目前在越南都建立了成熟的组培育苗技术。后来,双方合作扩展到松树和八角、肉桂、金花茶等经济林树种,双向科研交流一直没有中断。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很重视中国和东盟的林业合作与发展,借助广西的地缘优势,以广西林科院为依托,于2016年11月建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盟林业合作研究中心”。旨在借助这个平台,更好地推进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的林业合作与交流。

      记者:越南与中国特别是广西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各具优势、各有特色,对于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何文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的“两廊一圈”构想高度契合,能够有机对接。两国高层达成了共识,进行顶层设计,双方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此大框架下开展具体项目的合作,效果非常明显,前景十分广阔。比如,越南人工种植油茶已经有较大规模,很需要引进中国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精炼油,也很欢迎中国特别是广西的企业到越南投资办厂,帮助越南加快油茶加工业发展。

      马锦林:油料属于紧缺物资。中国食用油目前2/3依靠进口,而且主要是大豆油。广西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不仅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而且要利用好同样具有优势的越南油茶资源,从产业布局上“藏油于林”,从种质研发上“藏油于种”。我相信,通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北部湾区域崛起一个强大的茶油产业,达到发达国家橄榄油产业的水平,是可以预期的。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