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的列车载着光荣与梦想驶入“十一五”新的发展时期之时,蓦然回首:赤峰9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暗银色“飘带”密如蛛网。耳际回荡着机车的轰鸣,蛛网上流动着逶迤的“长龙”……那“飘带”从草原深处飘向四面八方;那机车的轰鸣声,响到了边疆口岸、沿海码头……
这就是站在新起点上的赤峰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让草原变“小”了。
公路、铁路是经济运行的大动脉和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市作为一个依托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资源大市,交通运输在其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便捷完善的交通网络是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我市的交通事业走出了一条符合赤峰特色的大规模、高速度、高等级、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2007年是我市公路交通史上浓墨重彩、业绩辉煌的一年,当年全市公路建设投资35.21亿元,完成道路铺装3389公里,其中油路1356公里。特别是以赤通、赤大两条高速公路312公里同时交工通车,作为赤峰交通历史上的两大标志性成就,标志着我市的高速时代已经到来。
赤通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段2007年完成投资10.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5亿元,2007年10月18日全线通车;赤大高速公路2007年完成投资12.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7.67亿元,2007年12月6日全线通车。两条高速同时交工通车,使我市高等级公路网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自治区60周年庆典到赤峰视察慰问时说:赤峰具备了发展条件,我看了你们的公路,为赤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赤峰视察时说:赤峰是自治区唯一在近期内各旗县区都能通高等级公路的盟市,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国家东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水平。
各级领导的鼓励如浩荡的东风,扬起了赤峰人“大修路、修大路”的前进风帆。现如今,赤朝高速、赤茅高速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赤峰至朝阳高速在我市境内46.5公里,估算投资17亿元,目前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赤峰至茅荆坝高速公路长约100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目前前期勘测设计已经完成。赤通高速、赤大高速、赤朝高速、赤茅高速……构成了“天”字形的交通构架,正在实现着几代赤峰人“通江达海”的梦想,改写着赤峰的现在和未来。
另外,2007年也是我市历史上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建设里程达3037公里,完成投资8.45亿元,铺筑公路2845公里,其中油路812公里,至此,农村油路通车里程已达3575公里,已经连接成线成网,整体综合效益已经显现,为农牧民致富达小康、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如果说2007年是赤峰公路交通建设亮点频现的一年,那么2008年则是赤峰铁路交通建设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今年7月26日上午8时许,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鸣响,备受全市460万各族干部群众瞩目的赤大白铁路赤峰———大板段首发列车缓缓驶出新落成的赤峰北站,这标志着赤大白铁路赤峰———大板段正式通车,同时也标志着我市又一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式投入运营。
赤大白铁路北起锡盟境内的白音华煤田,南至赤峰西站与京通铁路相连,全长约331公里,投资概算36.87亿元。该条铁路近期运量为每年1945万吨,远期运量为每年6000万吨。作为赤峰境内连接京通铁路与集通铁路的一条重要连线,赤大白铁路将为赤峰和锡盟更顺畅、更便捷地融入到环渤海经济圈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促进沿路各地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重点工程的巴新铁路,目前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其中重点控制性工程已经开工。该铁路总长496公里,赤峰境内占286公里,工程建成后,将在赤峰和辽宁省间铺就一条煤炭和矿产品外运的“黄金大道”。另外,根据自治区铁路建设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政府下达给我市的2008年铁路建设责任目标,今年我市计划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比2007年将增长近50%。在计划新开工项目中,除巴新铁路之外,还将积极推进白音库伦至浩来呼热铁路工程项目。同时安排重点推进,确保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项目3个,即赤峰至锦州铁路、林东至白音诺尔至白音华铁路及集通铁路增建二线赤峰段工程。
喜看千里草原,纵横捭阖、气势恢宏的大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快速发展的公路、铁路交通建设打开了赤峰和东北、京津唐经济圈的资源通道,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强势起飞。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0亿元,同比增长18.3%。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9.2亿元,增长43.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6亿元,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6亿元,增长31.2%。全市共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亿元,分别增长13%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