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公里京杭运河江苏段承担了长三角地区煤炭、建筑材料及原材料等大宗物资的跨区域运输任务。但就在几年前,江苏省内河的船型大约有300多种,机型大约有140多种,能耗高、航速慢、运输效率低及水资源和噪音污染十分严重。一些船民表示,生活在水上竟然没有水喝。2003年,仅京杭运河江苏段由于船舶自身航行原因,造成堵航累计达50多次800小时,最长一次达15天。
目前,航行于京杭运河江苏段及内河运输船舶共有5万多艘,完成货物年通过量超过3亿多吨。可以说,在不到5年时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江苏船型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近5年来的努力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成果:截至2007年年底,江苏累计共完成拆改钢质挂桨机船22956艘880890总吨,发放政府补贴资金68817万元,占京杭运河五省一市拆改总数的66%,拆改量列全国第一;新建符合主尺度系列标准的内河运输船舶4769艘757882总吨,航行于京杭运河符合主尺度系列的标准船型船舶比例达30%以上……
江苏省交通厅负责同志认为:“江苏的船型标准化工程稳居全国第一,归功于广大船民的支持。”南京江海集团公司业主说:“过去船队从徐州到南京485公里需要6天以上的时间,现在只需4天左右。水泥船禁航后,公司轻微事故下降了70%,经济效益有较大上升。”
船型标准化工程的实施,加快了船舶技术进步和运力结构调整,朝着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江苏段船舶航行速度提高了约62.5%;船闸累计过闸货物通过量增加了93%,每月平均闸次增加了59.3%;水上交通事故与实施标准化工程之前相比下降超过40%;船舶水体、噪音污染明显下降;全省内河船舶拥有量从5.3万艘下降到4.49万艘,而船舶总载重吨、平均吨位分别由846万吨和158吨提高到1508万吨和342吨,分别增长了78%和116%,航道及通航设施利用率大幅提高,航运经济效益明显上升,特别是电煤、建材等货物流通速度加快,运输量大大提高,保障了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