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藤县金鸡镇旺国村黑木相思林——国家储备林基地,山上4000亩黑木相思迎风摇曳,绿浪滚滚,风光如画,藤县金鸡镇旺国村护林员吴礼达说:“以前这里是荒山,现在鸟儿也多,环境也好,村民也高兴。”目前,藤县全县种植有黑木相思林面积约2万亩,是广西区内连片造林面积最大的基地。据介绍,这种黑木相思树生长比较快,对促进广西森林树种结构调整目标任务的实现、增强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和整体质效、提高经营户的收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藤县金鸡镇旺国村黑木相思林是梧州市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带动林区农民增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那么苍梧县天洪岭林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就是梧州市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现国有林场华丽转身,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早在2014年就开始实施国家储备林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建设,累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财政资金251.11万元,共营建国家储备林高质量的示范林5563.5亩。“天洪岭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不仅解决了国有林场改革后无钱造林的问题,还为国家储备了绿色宝藏。”梧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科技特派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梧州市实现了国家储备林从无到有,从千亩到十多万亩的跨越式转变。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近三年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14.74万亩(含林地收储、改培及新造林等),全市获得政策性银行累计授信或意向性信贷支持额度达到15.6亿元。
据了解,梧州市国家储备林建设之所以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以林长制作为有效抓手,结合地方实际,多措并举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是国有林场先行先试。苍梧县天洪岭林场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级资金的大力扶持,先后于2014、2016、2018年三个年度实施广西国家储备林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开创了梧州市国储林建设的先河。二是示范带动。通过实施自治区级林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利用中央资金(中央财政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金融贷款等分别在苍梧县白南林场、藤县金鸡镇旺国村、苍梧县旺甫镇胜坡村石牛林场、藤县小娘山林场等营造国家储备林项目示范林,为全市提供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国家储备林经营模式样板。在这些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目前,全市累计营造珍稀树种国家储备林1.57万亩。三是以产业为导向。苍梧县人民政府与广西林业集团签订了《苍梧县林板一体化项目投资项目投资合同》,约定由广西林业集团单独投资建设年产22万m³连续平压胶合板生产线项目,逐步把苍梧县旺甫工业小镇打造成为高端绿色家居国家级林业产业园区。为稳定木材原料来源,由广西林业集团投资,在苍梧县合作营建国家储备林基地约30万亩。
下一步,梧州市将出台《梧州市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以林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千亿元林业产业为目标,采取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县级政府+区直林场合作”、县级国有公司自营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形成多元主体投入、多层次、多元化投资建设国家储备林。通过“县级国储林项目公司+村集体”“县级国储林项目公司+经营主体”等经营模式,引导造林公司、林场、村集体、农林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个人等林业经营主体将林地林木资源流转至国家储备林项目公司。经营主体再以“反租倒包”等方式参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75万亩以上高产高效国家储备林;到2030年,全市累计建成150万亩以上高产高效国家储备林,将梧州打造成为广西重点的国家储备林基地。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现社会得生态、国家得木材、地方得投资、企业得效益、农民得收入的共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