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积极探索竹林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

兴国县林业局
2025-05-28
阅读次数:1182
阅读字体 【

     兴国县全县林地面积341万亩,森林覆盖率75.36%,其中竹林面积11.15万亩,长期以来,当地竹林经营以粗放式采伐为主,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兴国县充分利用竹资源,下“竹”功夫,着力向竹林林下要效益,开启了竹林复合经营新篇章,探索出竹林林下致富新密码。

     科技助力,点燃竹下生“金”梦

     均福山林场距县城48公里,平均海拔800米,被誉为“赣南小庐山”,拥有林地面积1484.6公顷,其中竹林面积746公顷。过去,林场只能依赖简单的竹子采伐、销售获取微薄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竹子的价格持续走低,每吨收购价不足500元,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甚至出现连年亏本。如何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构建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了摆在兴国县国有林场绿色发展面前的破题关键。

     兴国县立足实际,聚焦竹林产出,积极探索竹林复合经营模式,经过多方考察和充分论证,走出了一条竹林林下种植黄精发展的新路子。然而,黄精种植是个“技术活”,种植过程并不简单,为了确保黄精种植成功,减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兴国县特聘请江西省农科院中药材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从土壤酸碱度检测到种苗消毒处理,从遮阴率测算到病虫害防治预案,科技的力量无所不在,贯穿于黄精种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过去总觉得林下种植靠天吃饭,现在才明白科学技术能够使成活率提高三成!”职工刘德香深有感触地说。

     以竹养林,延伸竹林价值链

     竹林与黄精的“联姻”,谱写着互利共赢的绿富双赢篇章。黄精生长需要70%遮阴度,竹林就如同一把天然的“遮阳伞”,为黄精遮挡强烈的阳光,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黄精根系分泌的活性物质,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促进毛竹的生长,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链条。“去年试点区域的毛竹胸径平均增长了0.8厘米,出笋量提高了15%”,一组组详实的监测数据,成为“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实现绿色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最有力证明。

     为了进一步破解竹林林下经济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兴国县建立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收益权证既可进行流转、又可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还可作为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凭证。随着均福山林场1200亩竹林林业经营收益权证的办理,曾经“只长竹子不增收”的竹林,如今焕发出了新活力。

     转型升级,拓宽林农增收渠道

     “以前守着竹林坐等收购商前来收购,现在天天盼着黄精生长拔节”,刘利浪指着自己种植的黄精示范基地笑着介绍说:“竹林下种植黄精的平均亩产值可达1.2万元,预计三年后的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相比之下,过去靠砍伐竹子的年收入仅为2千元左右,现在的收入是以往的6倍。”

     这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不仅提升了竹林的产出效益,还进一步拓宽了林农增收致富的渠道。

     深化林改,蹚出绿色发展路

     面对过去单一的传统竹林经营模式,兴国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围绕竹林资源做好文章,充分挖掘竹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让竹林真正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当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林下+”的无限可能正在竹林深处悄然绽放。为进一步盘活竹林资源,更好地促进竹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兴国县实行“国有林+集体林”“国有林+农户”“国有林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等场村共建模式,推动多元化经营。在国有林场示范引领下,截至目前,全县共流转竹林1万余亩,推行“竹畜、竹禽、竹药、竹菌、竹笋、竹旅康养”等竹林林下立体复合经营。

     这条“不砍竹也能致富”的新路子,不仅激活了竹林资源,更重要的是坚定了竹农走复合经营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从“望竹兴叹”到“靠竹生金”,兴国县正在以实际行动绘就竹林林下经济发展的新画卷,这个曾经沉睡的竹林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