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章江源头、五指峰下,4.2万亩流转林地焕发新生,一根竹子撬动全球市场,2亿元“空气贷款”落地生根。
作为赣粤湘三省交界的生态明珠,江西省上犹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价值总量达594.78亿元,是GDP的6.43倍。然而,眼前的绿水青山曾受困于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的枷锁。近年来,这片土地以林权改革为钥、VEP金融为刃、产业融合为基,蹚出3条生态转化通道,让沉睡资源化作发展动能。
林权改革让碎片山林聚沙成塔。
面对林地碎片化难题,上犹县打出制度创新“组合拳”。国有林场引领,创立“国有林场+村集体+村民”共建模式,国有林场注入资金技术规模化经营,村民变股东。发放林地经营收益权证,通过出租、入股、互换等形式流转经营权。林农手持绿本本即可抵押贷款,资源变资本通道彻底打通。目前,全县4.2万亩流转林地已为村集体增收4000万元。
企业托管激活。平富乡富村文旅公司率先托管经营,在不改变承包权的前提下整合零散山场。村集体将农户林地集中托管,企业统一开发文旅资源,破解“巴掌田”困局。
VEP革命为绿水青山标注价格。
好空气可以抵押贷款?上犹县与南昌大学共建“两山”转化创新研究院,在笔架山试点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系统梳理空气、水源、森林康养等资源分布,建立涵盖49项指标的核算体系。颁发生态资产“身份证”,向优质项目颁发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生态资产权益证,5月,笔架山生态产业园凭借此证获得全省首单2亿元VEP质押贷款。同时,打造“上猷臻品”区域公用品牌,对66项生态产品实施全产业链管控。如今,富硒大米电商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上犹绿茶”品牌价值从7.72亿元跃升至9.66亿元,增长率达25.1%。
产业赋能,一根竹子撬动全球市场。
赣州森泰竹木公司投入6%营收研发,建成全球首条16米竹材一体成型生产线。42项专利攻克防霉阻燃难题,产品远销30个国家,主导制定了全球首个竹结构ISO国际标准。如今,全县竹产业链接5.7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
科技示范园育产业良种。南湖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引入大果油茶、厚竹等良种,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实现良种利用率100%。山苍子、厚朴等特色品种规模化种植,造林成活率达95%。
森林康养燃亮全域旅游。“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孵化牧心纪云径等56家精品民宿。陡水镇红星村年增集体收入45.2万元,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森宿上犹”IP吸引游客292万人次,一季度旅游收入28.3亿元。
“未来,我们将聚焦空气变人气、产品变商品、资产变资本三大通道,争创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探索农业碳汇质押贷款,让上犹经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上犹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