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份CPI明将公布 或继续保持“1时代”
根据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将于明天(11月9日)公布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业内人士普遍预计,10月份CPI涨幅可能低于2%,继续停留在“1时代”。
食品价格下降 CPI或将继续低于2%
据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10月下旬50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0月下旬主要食品价格上涨范围与中旬基本持平,近七成食品价格出现下降或持平。其中,位于跌幅前三位的食品分别是大白菜、芹菜和西红柿,分别下降9.3%、3.7%和2.8%。而猪后腿肉、猪五花肉、鸡蛋则分别下降0.9%、0.6%和1.8%。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各地蔬菜价格出现较大跌幅,其中,山东、辽宁等地蔬菜价格持续下跌,山东大白菜价格一周下跌超三成。随着蔬菜价格的下降,以及猪肉的“风光不再”,使得CPI难再现较大涨幅。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10月份CPI涨幅或再度回落,达到1.8%左右。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菜价持续下跌可能带动10月食品CPI环比回落至-0.6%附近,非食品CPI环比可能小幅回落至0.3%附近,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在1.8%左右。
2、 9月份1306亿外汇占款增量 央行占比不到2%
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央行外汇占款为235297.01亿元人民币,较8月份增加20.38亿元。这与9月份1300多亿元的全口径外汇占款增量形成明显反差。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外汇占款增量结构的改变,显现出央行被动投放货币的模式或将发生细微变化。
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9月央行外汇占款仅增加20.38亿元,而全口径外汇占款则激增了1306.79亿元,央行占比不到2%。这样的外汇占款增长模式说明大部分外汇被银行增持,并没有被央行增持,这与以前央行购汇后再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明显不同。
外汇占款是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投放于实体经济的资金,在统计上分为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及央行、金融机构全口径外汇占款。由于外汇占款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之一,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货币,会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变化,并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间的流动性,因此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增减,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观察国内流动性变化的重要考量指标。
3、秦皇岛港煤库存返600万吨 煤企盈利恶化成定局
10月初,受大秦线检修影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跌破600万吨大关,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始终处于500万吨左右的水平。不过,这一数据在昨天被突破了,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重返600万吨以上。这不仅使煤炭价格回升面临更大压力,煤炭企业四季度的盈利状况也难以改善。
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7日零点,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上升至605.5万吨,较前一天上升6万吨。煤炭铁路调入量69万吨,港口吞吐量63万吨。
另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10月31日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的煤炭库存达到了9371万吨,同比增加了1883万吨,比9月末增加了339万吨,并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纪录;10月末,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为29天,同比增加了8天。
金银岛分析师张志斌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表示,受北京、河北降雪影响,港口封航,煤炭调出量会有短暂影响,但下游需求不振仍是港口煤炭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北方前期冬储充足,南方用电负荷尚无起色,终端需求回升缓慢,工业生产持续不振,煤炭需求增速低于往年。”
库存重返高位也使煤炭价格上涨的动力枯竭。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11月7日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连续上涨九周,累计上涨17元/吨之后停涨。数据显示,本期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43元/吨,与前一期持平。
4、国际油价7日大跌 跌幅为接近5%
新华网快讯:受投资者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前景的担忧压迫,国际油价7日大跌,纽约市场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27美元,收于每桶84.44美元,跌幅为4.81%。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在周三公布最新的能源产品库存报告显示,截止11月2日结束的一周中,美国商品原油库存增加了180万桶,高于市场调查显示的,原油库存增加100万桶的分析师普遍预期,油价随即扩大之前跌幅并向下突破每桶85美元的关键心理位置;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恶化引起的市场担忧和美国财政悬崖即将出现对投资者情绪的打击也是原油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主力原油合约大跌收于每桶84.4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