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丰县有两个国有林场,一个叫李山,一个叫鹿冈,他们山水相连。然而,小鹿冈却“吃”掉了大李山。李山靠山吃山,传统观念坐吃山空;鹿冈以林养山,科学发展生机盎然。日前永丰县委将他们作为典型,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别开生面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李山林场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273人,下设3个分场(即人造板厂、化工厂和下坑口林业分场)。经营山地面积2.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1万亩,联营造林5803亩。该场曾有过一段辉煌,但由于受“靠山吃山”传统观念的影响,上个世纪70年代先后办起香菇厂、松香厂、人造板厂等,仅这几家企业每年消耗木材6000多立方米。在大量消耗木材的同时,该场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结果山林面积逐渐萎缩。到了90年代后,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企业负债110多万元,职工下岗。一个建场近50年、原本富裕的李山从此一蹶不振。
与之相反,与李山林场山水相连的鹿冈林场却后来居上。该场以县林业局鹿冈林站1000亩荒山起家,建场40年坚持“造就一片林,留下一批人;绿化一座山,办好一个场”的方式科学滚动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他们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纳入林场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根据林场自身特点,夯实营林基础,重组产业结构。一手抓集约经营,提高资源质量;一手抓粗放经营,增加资源数量,做活“绿色”文章。在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同时,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自有资源用于生态林建设,也几乎年年都要收购、兼并和储备一二万亩山场。从2003年开始,该场结合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工程建设,将辖区内农民无力造林的荒山、荒滩主动承揽过来。经过协商合约,由山场出资金、技术全部栽上苗木,把农民的山场权与林场的经营权剥离出来,日后按农民得二成、林场得八成的形式共享长远利益,既绿化了荒山,又为林场增加了4.7万亩的永久性林地资产。如今,该场经营山地跨4个乡镇,面积由原来的10.1万亩发展到1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5%,活立木蓄积量37.4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2.2万立方米,年采伐量9000立方米。林木生长量大于采伐量,实现了永续发展、良性循环。工程造林面积、经济
效益均列全省十大采育林场之首。2004年该场完成产值552.2万元,上交林业规费、税收116.2万元,实现利润84.5万元,同比增长9.1%。
目前,两场合并、资源整合进展顺利,新一轮春季1.5万亩荒山、荒滩生态造林任务已进入攻坚阶段,可望在3月12日植树节前全部栽上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