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一次印染技术交流会议上,一位资深的印染专家向记者讲述了对他感触很大的两个小故事。
几年前他遇到这样的一件事:瑞士一家著名染料厂家的弱酸性染料士林艳蓝G,在北京一家企业的仓库里被遗忘并存放了23年。发现后想再用又怕出问题,经染料生产商与新出厂同一产品进行打样检测,各项色牢度合格,并在对比中发现两块真丝织物的色样无论色光还是深度竟完全一致。
这位专家又说,广东一家印染企业主要生产出口欧美国家的床上用品,去年初让他推荐国产阻燃整理剂,要求阻燃效果能耐200次水洗。经试用两个知名品牌的产品,最终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无奈之下只好用经销商指定的价格极其昂贵的进口产品。有的人可能要说,要求太高了没必要,但市场就是这样残酷,我们做不到,可人家却能做到。
这位专家说,中国染料工业近年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染料产品的质量、尤其是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印染企业在使用国产染料过程中普遍感到,与进口的国际知名厂家的染料相比,国产染料的上染率、耐化学稳定性较低,同一染料批量间的色光和深度重现性较差。另外,一些染料的色纯度和鲜艳度有较大差距,经印染整理后的面料就像罩了一层塑料膜。还有部分国产染料各项色牢度的指标,如耐热升华牢度、耐汗光牢度等还达不到出口定单的国际标准。
虽然国内染料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逐渐减小,但是记者仍然衷心希望我们的国产染料和助剂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有所提高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气,下真功夫,争取早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