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林产业的一片天

--云南省永胜县大力发展桉树产业小记

中国绿色时报
2005-09-24
阅读次数:3431
阅读字体 【

    永胜县地域面积广阔,光热资源丰富,具有林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为了让广大林农早日脱贫致富,县林业局领导班子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县情、林情,认真分析全县林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把桉树作为一项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来抓。经过多年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桉树成为林产业开发的新亮点,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子。
    抓住机遇谋发展。自2003年以来,中央和云南省相继出台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亲率省委、政府对林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省林业厅也作出了“管严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林业富民”政策。桉树产业在永胜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种植年代远久,林农种桉的积极性也较高。永胜县林业局在吃透上情、抓住下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立地和技术条件及群众的积极性,借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营林绿化之机,大力鼓励、扶持群众种植桉树,将桉树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带下乡、传到户、教到手,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现全县种桉树面积已达6.3万多亩,成为全县最大的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种。
    做好结合兴产业。在桉树产业发展中,县林业局始终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大对桉树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土办法,找出一条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现正准备引进楚雄州的桉树与红薯、烤烟套种和广东省林下种植菠萝的经验。二是进与出相结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积极引进外地区的先进经营理念和适应性强的速生、丰产、优质桉类新品种,加强原有种质资源的管理,优化产品质量,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育与伐相结合。积极做好活林木的修养、繁殖、管护,科学合理的采伐人工薪木材,不仅可缓解天然林的压力,还能间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他们打算在“十一五”期间发展20万亩桉树基地,组建一批桉树深加工企业,改变传统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转向以生产工业原料、林纸桨木材为主和提炼桉油为辅的分类经营模式,实现“叶、杆”双丰收。四是点与面相结合。以重点林业工程为引导,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有利机会,在立地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的山头、地块集约种植桉树,逐步壮大规模。到目前为止,天保工程共发展桉树5000亩,退耕还林工程共发展1.2万亩。永北镇发动各村各户上山种植桉树,历年累计面积达2.9万亩,占全县桉树面积的46%,年总产值达893.95万元,为每户创收1055.42元,人均增收232.15元,成为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源。
    广泛宣传掀热潮。桉树与杨树、松树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速生树种,是融生态、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林木,具有生长快、轮伐期短、病虫害少、用途广阔的特点。为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永胜县林业局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桉树产业的优越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桉树致富”行动之中,并利用县直机关榜样林营造桉树2000余亩,最终形成了全民合力、上下齐动的发展格局。永北镇兴营村委会马道子村仅有131人,这个村种植桉树289.7亩,人均有桉树林2.21亩,每年为全村创收12.4万元,平均每户3650元,人均增收946.6元,桉树在这里被老百姓称为“金叶子”、“摇钱树”。在今年全市退耕还林工作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该村的桉树人工林后,纷纷翘起了大拇指,市林业局领导也感慨万千地说:“永胜的桉树产业了不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项新的支柱产业。”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