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5日商务部发布2005年第58号公告,对原产于韩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欧盟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辛醇(税则号为29051600)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至今已接近一个月了,国内辛醇市场并未像其他反倾销立案调查化工产品一样掀起波澜。
秋季尽管是传统的辛醇市场需求旺季,但今秋市场依然处于平淡中。进口货较多的张家港地区,成交价格为10650~10700元(吨价,下同)。国庆节后,市场价格及出厂价格更是出现小幅下跌。与节前比,辛醇主要消费地区的华东地区市场报价为10700元,比前期下降了150元以上,且成交冷清。节后国内生产厂家如齐鲁、吉化的辛醇库存都不大,但出厂价格仍出现微幅下跌,如齐鲁辛醇出厂价格为10300元,较节前有50元的下调。
从市场心态上看,鉴于目前我国辛醇生产和消费状况,业内不少人认为反倾销仅仅是行业的产品营销策略。如果辛醇的反倾销成立,有可能对市场影响较大的韩国以及沙特的企业象征性征收低反倾销税,而对出口量相对较小的日本、印尼和欧洲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从实际进口量上看,8月份国内进口辛醇直升到4万吨,比7月的2.2万吨增加了82%。
从市场需求情况看,目前国内辛醇主要用于生产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市场消费结构为:DOP占78%,DOT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占6%,烯酸辛其他产品占16%。作为主要应用领域的增塑剂DOP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就进口方面看,一般在9月传统旺季到来前,国内各生产企业多在8月中旬时进行原料采购。在进入市场旺季前的2005年6月份,国内辛醇进口量为3.15万吨,比5月份增加80.23%,但这一进口量仍较去年同期减少12.50%。而7月份国内辛醇进口量为2.2万吨,比6月份减少30.12%,市场需求量萎缩情况可见一斑。
另外,从2004年年底以来,国内辛醇的进口价格处于连续走低的趋势。2004年8月国内辛醇进口价格为812美元,2004年11月份国内辛醇进口价格达到1031美元的全年最高点后,便开始持续下跌。到2005年4月份的进口价格为979美元,2005年6月份国内辛醇的进口价格降到948美元,7月份国内辛醇的进口价格又降到921.51美元。这样的市场环境无法让人们对后市抱有信心,市场炒作空间也不大,敢于进行炒作的人自然不多。
同时,辛醇反倾销立案调查消息对苯酐市场影响也甚微,全国苯酐市场仍然比较平静,成交平淡。市场人士对辛醇反倾销一案的普遍看法是其对苯酐市场短期的影响可能不大;但长期看来,如果反倾销造成进口辛醇进入国内数量减少、国内辛醇货紧价扬,DOP厂家将受到原料供应限制降低开工率,苯酐需求会进一步受到压制。因此对于原本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苯酐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