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下去用不了10年,这片森林将不复存在”,11月11日,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林指着保护区灵秀管理所徐家山的一片云南松对记者说。该保护区有约1.4万亩云南松受小蠹虫危害,受灾严重,市林业部门正采取措施积极整治。
据了解,小蠹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树种的危险性蛀干害虫。在云南,小蠹虫主要危害云南松、思茅松和高山松,尤其以危害云南松为甚,主要通过林产品的调动及成虫迁飞传播,传染距离每年可达800米左右。
在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受危害的云南松主要分布于东风、灵秀两个管辖区内的东风水库的南北两岸,其中水库北岸的受灾程度比南岸要重。目前两岸受害面积达13693亩,其中轻度危害4376亩,中度危害2128亩,重度危害2198亩,严重受害4991亩。加之今年上半年又遇到了少有的干旱天气,为小蠹虫的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虽经防治,但难抵其蔓延之势。
目前,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小蠹虫的危害情况已十分严峻。在徐家山,记者看到成片成片的云南松梢头开始变红,这是被小蠹虫侵害的明显标志。走在林间道路上轻易就可以发现被蛀死的云南松,随手折下的枝条,也可以找到被蛀空的虫眼以及米粒大小、周身黑色的成虫。
面对灾害,市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在灵照山、老鹰山、石拱桥设立三个观察点,对小蠹虫生活史进行室外观察,并采回受害木进行室内观察。经过近一年的观察试验,初步掌握了小蠹虫在保护区的生活史,由于小蠹虫成虫、幼虫、蛹、卵同在一棵树,而且梢头和干内均有,单纯地采取某一种方法,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虽经市林业部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清理伐除蠹害木等多项技术措施的全方位治理,虫害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危害情况依然严峻。
副市长李洪云在查看小蠹虫危害时说,一定要花大力气来防治小蠹虫,否则花几亿元也买不回这些森林。要分批局部替换树种,在受害区域营造不同林种的混交林,调整林分结构,充分发挥混交林的自然控灾作用,避免害虫的传播蔓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逐步改变保护区内森林树种单一的情况。
据悉,目前国外也没有比较好的防治小蠹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