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策发力 5月PMI继续走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1日公布,由其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编制的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连续第三个月超过50%这一“牛熊分界线”。尽管这一数值较4月份微降0.4%,结束了此前连续5个月的回升势头,但众多经济学家却认为,最新数据明显好于预期。
同日发布的里昂证券5月PMI升至51.2%,连续第二个月高于50%。包括海外市场、成本压力在内的诸多指标降幅收窄至本轮衰退期的最小值。PMI作为一个经济先行指标,若低于50%即说明经济衰退。该指数自去年12月来持续回升,准确预示了今年经济的回暖走势,因此一举成为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
2. 潘石屹:短期内将收购土地储备 现为入市良机
SOHO中国(5.2,0.26,5.26%)手持200亿元现金,上周突宣布发行28亿港元可换股债券,集团主席潘石屹表示,主要作为长远考虑,希望在短期内趁机收购土储。报道称,近期地方政府因财政收入下降,会推出部分优质土地进行“招拍挂”,而部分基金及房地产商因资金紧张会甩卖项目,所以短期内将为SOHO中国收购土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于中央政府将商品房资本金比例,由35%调低至20%,潘石屹认为,对减低民间及社会投资风险大有帮助,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另外,对国务院提议征收物业税,他认为应对房地产有关的税收进行一揽子调整及改革,包括增加一些持有物业税,减少流通环节的税等,仅仅开设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好处不大。
3. 国家能源局:GDP升用电量降归功节能搞得好
6月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经济实现增长,但电力消费却在下降,出现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能源效率上升以及高耗能产业增长放缓。张国宝同时透露,电力需求从去年9月份以来出现负增长,今年1-4月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又同比下降4.03%。而今年1-5月份,电力需求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大约4%。
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6.1%,而第一季度电力消费却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经济增速和电力消费数据不同步,令一些分析师对GDP数据的可靠性和中国经济复苏的耐久性提出了质疑。国家统计局已经于5月底发布公告对这两项数据的不同步作出解释,理由与张国宝的观点相似。但张国宝昨天仍用了很长时间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说,由于政府实行了经济刺激计划,一些企业、例如钢铁企业开始消化过去的库存,从而帮助拉动了GDP增长,但并不增加能耗。
4. 廉租房三年保障规划出台 期内新增518万套
中国今后三年的廉租住房规划已经出炉,在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同时,规划也提出了廉租房保障建设要“量力而行、适度保障”。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将三年747万户的廉租住房保障任务分解至各地。鉴于2008年第四季度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8万套,因此今后三年内将再新增廉租住房518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91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