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 退出策略暂缓实施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9月5日在伦敦落下帷幕。与会各方在本次会议上就全球经济前景、是否继续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及退出策略等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但在高管薪酬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分歧。有专家表示,本次会议传达出全球经济不断好转的积极信号,但与会各方出于谨慎考虑,为避免使刚刚开始恢复的全球经济再次脱轨,所以决定继续落实G20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上所承诺的扩张性货币及财政刺激政策,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与会各方首次表示,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协调下,制定出协调一致的退出战略。
2、商务部:年内将推稳定外资新政策
昨日,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沈丹阳表示,年内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稳定外资的新政策,包括进一步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以及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以及引导外资通过并购参与国内产业改组改造等。
沈丹阳透露,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1至8月,中国吸收外资金额同比降幅超过了20%,目前前景仍不容乐观,“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仍然充满信心。”
沈丹阳分析说,中国经济、政治稳定,投资环境良好,国内市场巨大,商机无限,是国际投资的大平台。另外,中国吸收外资的政策没有改变,而且正酝酿进一步稳定外资的新政策、优化外商的新办法。“总的来说,对这个趋势完全有信心。”
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退税沪上首单完成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中的最大障碍——出口退税问题已然解决。上个双休日期间,央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金融办相继短信通知早报记者,沪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退税“第一单”已经开出,第二单也于今日落地。
“这标志着上海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关键环节包括货物报关、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等整体流程已全部顺利打通。”上海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此举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逐步转入常规性办理奠定基础。
同在上周,包括汇丰中国、东亚中国、渣打中国在内的数家外资银行,在短短几天之内相继获得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资格。有意思的还在于,东亚中国甚至在其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完成时宣布,将推出收费、利率等方面的组合优惠,以“促销手段”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4、银监会制定新规 将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底线
在5日于上海举办的“中欧2009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银监会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可能还会有一些调整和修改,主要目的是让银行提高资本质量、增强资本约束、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随着上半年银行信贷激增,资本充足率不足已成为银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今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
蒋定之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的政策可能会对信贷产生一定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对银行还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