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政府想到的是更深远的问题:当这些经济林木一种下去,它们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一间“绿色银行”,能源源不断为村民带来利益。
在田东作登瑶族乡摩天岭岩排屯,这里退耕还林种下了1万多亩连片松树。据田东县林业局局长陆学行介绍,以前这一片是树林,很多农户将林木砍掉卖了,然后种上了玉米、木薯和其他农作物,但几十年过去了,不仅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反而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2002年,村民们经过发动开始种松树,七八年的培育使这里已形成万亩松林。再过几年,松树就可采松脂,万亩松林每年的产值在600万元~1000万元之间。岩排屯共有155户农户,每户就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再说板栗树,野生的板栗树寿命高达几百年,种植的寿命也在五六十年左右。新种的板栗树一般在第三年开始少量挂果,第五年之后进入丰产期。在以后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它将会为主人提供不断的财源。东兰县隘洞镇村民何妈生家种了9亩板栗树,她说:“以后两个小孩读书就靠它们了。”
来宾市兴宾区弄桥村委任豆树已有6年,五六年后即可砍伐。据林业部门人员介绍,任豆树为速生树种,木材材质轻而细致,易加工,是上等的家具和建筑用材。这个道理村民都知道,他们说:“这些任豆树,就是我们的养老钱。”
李立明说,广西通过实施通耕还林,扩大种植名特优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为农民建造了一个“绿色银行”,不仅让他们在以后长达数十年内可以源源不断地“支取利息”,还带动了林浆纸、林板、香料、调料、油料等优势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