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年底前宏观调控重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后几个月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会议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既要充分肯定成绩,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把各方面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挑战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会议还指出,今年后几个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全面落实和不断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更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明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国际原油价格步入敏感期
在一年内经历过147美元和37美元之后,投资者对原油价格涨跌起伏的心理承受能力已今非昔比,但此番油价再次向上达到80美元,还是激起了市场的热情。毕竟,当油价步入80美元“敏感期”后,相关政策可能出现调整。
80美元,是今年初市场对年内油价高点的普遍预测;也是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对炼油加工利润率进行调整的一个节点;同时,这个油价水平也基本上达到中石油和中石化最佳盈利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因此,80美元可称为国内油品市场政策面和基本面的“分水岭”。
3、中国与东亚六国已签235亿美元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财政部国际司司长郑晓松二十一日向媒体表示,截至二00八年底,在“清迈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六国签订了六份总额为二百三十五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中国承诺出资一百六十五亿美元。
郑晓松说,中国是东亚财金合作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多年来,中国和东亚各国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了“清迈倡议”、“清迈倡议”多边化、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他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进程,推动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成。中国还积极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为促进区域债券市场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郑晓松表示,今后中国将继续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区域财经合作,为维护本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不懈努力。
4、铁矿石三大巨头变降价为涨价
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开启,中方与国际三大巨头的差距比2009年度更远了:后者放出风声,要求铁矿石价格上涨30%-35%,而中钢协方面除了重弹旧调,一再声称下一年度中国铁矿石将供过于求外,而且还推出了适应中国企业运作习惯的“中国模式”。
在2009年中外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方降低40%已经无望,除了获得FMG公司降价36%的相对优惠外,主导着局势的三大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对中方的要求毫不通融,中国企业只好默认事实从现货市场买矿。至于下一年度,三大巨头不仅不再降价了,而且从去年的下降33%到明年的上涨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