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首次统一金融工具统计标准 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央行二十七日晚宣布出台《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旨在统一中国金融工具统计分类,防范金融风险,标准涵盖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亦是中国首次明确金融工具涵盖范围。
央行表示,新标准施行有助于准确刻画社会资金总量和结构,正确支持金融调控,有效监测政策传导过程及效果,客观衡量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风险与稳定状况。
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对某些金融交易的性质和风险认定不一,如商业银行的债券转让业务,部分商业银行认为是一笔资金业务,基本无风险;而另一部分商业银行则认为是资产业务,风险等同于债券发行者的信用评定。这种情况不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控制与衡量。
2、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停止贷款
1月27日,湖北省人大分组审议会上,一位某大行湖北分行行长透露,中央近期将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控被列入主要议题。这位行长引述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前一天召开的银监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称,国务院担心,地方融资平台有可能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
就在同一天,一名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前一天晚上“接到上面紧急通知”,该行同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合同一律不能再签了;已经签的合同中,没有放出去的贷款也不能放了。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材料透露,在去年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约40%,总量近3.8万亿元。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约为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