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宗县在林产业发展中,以保持林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为抓手,深化林业各项改革,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优化林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以林增绿,以林富民,兴林强县”的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之路,逐步从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跨步发展。
师宗县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林业是该县的朝阳产业、重要支柱产业,全县林地面积241.96万亩,森林覆盖率53.8%,200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突破3亿元。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布局,以“完善政策优环境,深化改革增活力,调优结构提水平,培育龙头树品牌,立体开发展特色”五步棋局,激活全县林产业快发展大提速。目前,该县正着力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核桃、30万亩油茶及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深加工和林产品交易中心区和森林生态旅游区,全县林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师宗县林业得以快发展的内掘力在哪?还得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说起,在林改中,该县紧扣“农民群众得实惠、生态效益得增长、林业产业得发展”目标,依法依规组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通过林改,激活了林产业多元化发展机制,投资林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企业投资发展的“热门”。目前,该县群众自发性造林27万余亩,企业投资造林2万余亩。通过林改,林业经营收益明显提高,高良乡大高良村22户林农2008年采伐杉木户均收入5.8万元,这只是该县林农从“绿色储蓄银行”取钱的一个缩影。林改再让林农鼓起腰包的同时,也凸显出改革后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等新情况,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政策指导、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上来,科学制定了《师宗县林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并逐年加大产业发展投入,每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均不低于400万元,即时发挥了资金带动发展的作用。
林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在于优化林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该县着力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调优林产业基地、壮大提升林产品加工业、培育森林旅游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重点抓好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的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加快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开发推进以酸枣为主的优良乡土树种基地建设;巩固完善大同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功能,加快发展以细木工板、防火阻燃板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业;培育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凤凰谷独特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为一体的“菌子山—凤凰谷—南丹山”森林假日生态旅游区。培育龙头树品牌,带动林产业全面发展是师宗林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该县在曲靖市率先成立了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占地600亩的滇东地区较大的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同时,引进并扶持和发展了师宗林业龙头企业—华海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千年舟”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使杉原木每方增值200元以上,林农每方增收50元以上。
立体开发林产业发展空间是师宗林业快发展的后发之作。为解决发展林产业收益周期较长的突出问题,该县把林木当成林下资源开发的载体和依托,视林业为一项复合产业,充分挖掘林业的潜在效益,探索出了在林下养殖山鸡等家禽、种植喜荫中草药材的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以短养长,让农民在短期内通过林下种养殖淘出“金疙瘩”。素有“师宗林业致富第一村”的高良乡大高良村和“师宗生态第一村”的龙庆乡马背冲村,依托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野生动物驯养为主的一批开发项目相继在师宗兴起,林下种养业已成为该县农、林、畜互补发展的促农增收新产业。(袁慧鹏 杨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