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部级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比较严重。在5~6月,以及第三季度反应会比较明显,我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6%~7%。
霍建国认为,危机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对欧元稳定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的累计升值14.5%。欧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5个月中货币升值了14.5%,会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4月份,我国对欧出口的增速还维持在25%,但这种反应可能会比较滞后。在5~6月,特别是三季度反应会比较明显,有可能会下降6~7个点。”霍建国指出,受到影响的出口企业可能主要是机电类企业,因为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一半以上。
除了汇率因素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此前也表示,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会对市场信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进而会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由于欧洲整体的经济情况会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欧盟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形势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国出口。
今年前4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为161亿美元,下降78.6%。其中出口增长29.2%,进口增长60.1%,进口增速约为出口增速的一倍。“这基本奠定了今年的贸易形势,今年全年贸易顺差会在前年2900亿、去年1900亿的基础上大幅下降,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有所改善。”姚坚表示。目前,企业对贸易环境普遍持谨慎态度。从不久前结束的第107届广交会的情况看,成交虽然呈恢复性增长,但仍然远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成交额较2008年同期下降10.3%。采购商对市场走势仍存疑虑,下单谨慎。企业担心汇率变化和成本上升,不敢接长单和大单。据调查,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53%。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外贸企业的普遍呼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研讨会上则表示,预计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会超过50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商务部此前“今年顺差降至1000亿左右”的判断大大降低。
另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研讨会上还再次重申,全世界在金融危机之后,要重点考虑有六个平衡关系,一是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二是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平衡,三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平衡,四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五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六是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平衡。
成思危表示,在金融危机中,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引起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期望也特别高。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GDP只占世界的6%,一方面中国是要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中国实际上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为中国自己的发展就会对世界有更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和周边国家加强合作。
“未来将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最好的时期。”在演讲中,魏建国对来自非洲和东盟国家的众多部长级官员呼吁。魏建国表示,中国对东盟、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速,总体增速高于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
泰国总统府国务部长李天文认为,金融危机对于亚洲经济的影响没有其他地方严重。泰国今年经济预计会保持9%的增长。危机中可以明确地看到,亚洲各国加强了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