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11月5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财经网
2010-11-05
阅读次数:2681
阅读字体 【

  1、专家认为应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在3日举行的第六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201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与会学者专家认为,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我国货币政策应适时转向稳健,同时通过推动对外金融开放,开拓居民企业运用外储投资的渠道,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表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形成一定升值压力,会有相当资金流入我国,但相比巴西、印度,热钱对我国影响相对较小。他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更多资金流入我国在意料之中,不必过分惊慌。我国应在汇率问题上坚持把握主动权。 李稻葵指出,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对我国经济“不是最糟糕的”。他认为,由于民主党并没有完全失去参议院,预计12月参议院在汇率问题上对人民币兴风作浪的可能性将有所下降。李稻葵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已基本稳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成熟条件下,可考虑转向稳健甚至审慎。

  2、商务部: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

  商务部3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显示,上周(10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前一周(下同)相比,均小幅上涨。

  食用农产品中,蔬菜价格小幅上涨。天气转冷,蔬菜生长缓慢,市场供应减少,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涨1.9%。其中,圆白菜、茄子、土豆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5%、6.4%和5.6%;而生菜、西红柿价格分别下降3.3%和2.0%。

  食用油价格涨幅趋缓。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零售价格分别上涨0.6%、0.5%和0.3%,涨幅较前一周分别缩小0.1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3、美再度开启印钞机 新兴市场热钱流入压力加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3日宣布再收购6000亿美元国债的二次量化宽松措施,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连锁反应,更刺激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神经。

  专家普遍认为,美联储的新一轮量化宽松举措对于进一步拉动美国经济的效果很有限,但却可能埋下未来通胀和美元崩盘的苦果;而印钞策略导致的美元疲软和流动性泛滥,也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了本币升值、资本涌入和资产泡沫等方面的更大压力,韩国、泰国等多个亚洲经济体4日对此提出警告,并酝酿采取大举干预措施。有迹象表明,在即将召开的G20首尔峰会上,美国可能因为其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而成为众矢之的。

  4、发改委称国际油价仍将涨或为油价上调打预防针

  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石化产业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年预测》称,第四季度国际油价仍将保持上涨态势,将对国内石化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目前通胀压力较大,但是发改委这一表态也为下一次国内油价上调打了预防针。

  前三季度运行情况显示,1-9月份,国内石化产业实现产值5.6万亿元,平均增速14.5%左右,但产值增长的同时,产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6418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增幅。

  发改委表示,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后市油价波动将更加频繁,预计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将在80-90美元/桶高位震荡,过高的油价将对产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