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昆明人民群众的舔犊之情。千方百计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实在在地做出新成绩。
对于“十二五”开局,张祖林说。
刚过去的2010年,迪庆、临沧、丽江等州市行政一把手进行了新的交接。有的履新近一年,有的则是刚上任。踌躇满志的市(州)长们在忙碌中,亮点有哪些?新的“十二五”大幕开启,这些州市如何接招?在省“两会”期间,记者对履新行政一把手进行了采访。
普洱市长李小平
要建设一个“森林普洱”
发言的时候,面带微笑,发言中总是能听到一些商量的口气,“活力、谦虚”这是普洱市长李小平留给记者的印象。
代表发言的时候,李小平坐在会场,注意力很集中,代表谈到关键的内容,他会在纸上做着记录。
“我是列席会议,我想发个言……”在普洱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上,李小平发言时很谦虚。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普洱的“绿色”。李小平说,普洱有基础、有条件在“森林云南”建设中走在全省的前列。
李小平介绍,普洱正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全面提升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大效益。
普洱要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将普洱市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山川秀美的“森林普洱”;要建设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科学发展林化工产业、生物能源、生物医药和生物农药产业,开发松香、松节油深加工,推动木材制品深加工,带动群众就业和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另外,李小平还说,普洱还要建设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努力打造蕴含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森林文化品牌;最后是要建设优越的森林城镇体系,创建一批国家或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镇、森林乡村。
迪庆州长黄政红:
急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发展
迪庆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迪庆州州长黄政红说。他表示,2010年,迪庆州GDP突破了7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了10亿元。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仅靠迪庆自身的财政难以实施。
黄政红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滇西北旅游区、香格里拉小中甸水库和丽香高速公路列入了我省“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项目。迪庆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实现迪庆跨越发展。
黄政红感言,迪庆和过去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的藏区相比,仍然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在支撑产业的培育方面尤其如此。拿旅游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
昆明市长张祖林:
把呈贡新区打造成全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张祖林是2007年5月调昆明市工作的,而此次连任昆明市市长,他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昆明人民群众的舔犊之情”。
今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张祖林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市政府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将坚持就业优先;将新建廉租住房10000套、公共租赁住房5000套。同时,“我们要把千方百计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两项紧迫的硬指标,实实在在地做出新成绩,让全市人民共享到昆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此外,将进一步强化工业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开工建设长安汽车昆明生产基地、昆明南车城轨装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配合做好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云天化集团国家高浓度磷复肥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80亿元,增长15%以上。同时,以行政中心搬迁呈贡新区为契机,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呈贡新区打造成全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昭通代理市长刘建华:
不搞“新官三把火”要“润物细无声”
“以我在多个岗位、多个州市工作的经验看,不要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急功近利的做法,还是要‘润物细无声’脚踏实地好。”昭通市代理市长刘建华说。
之前,无论是抓旅游,还是金融,刘建华早已“轻车熟路”,刚调任昭通,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刘建华坦言自己的最大挑战应该是要尽快熟悉昭通的情况,融入昭通、找到昭通发展重点和工作的着力点。目前最重要的是利用云南发展“桥头堡”战略的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把昭通打造成云南省“三基地、一枢纽”,即云南省能源基地,以化工和矿电为主的载能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及连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长三角经济的枢纽。
对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刘建华表示,近日,已和广东佛山一大型玩具生产企业签订了协议,初步计划,今年完成2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企业建设,迁移10家企业过来,三年内完成60万平方米的标准企业建设,迁移50家企业过来,到时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临沧市长锁飞
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锁飞满怀信心地向记者描绘“十二五”期间绿意盎然、和谐发展的边境城市临沧,他说:“临沧宝贝很多,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推进,临沧不愁吸引不到好的投资商落户。”
锁飞表示,新的5年,政策机遇前所未有,要首先在和谐临沧上有所突破,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同步加速推进廉租住房、旧城改造等新家园行动,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定在2013年提前完成60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排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说,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就在于抓落实。为此,新上任,全市领导干部都按“五个一”工作机制干事,即以“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协调、一个班子负责、一套措施落实、一个时限完成”,同时实行严格问责制。
2010年,临沧市迎来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之年,还成立了投资推进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不管引资项目大小,都要求有人全过程过问项目进展;产业发展上,市民们熟悉的“凤凰纸巾”企业福建泉州33亿林产业一体化项目落户临沧;山区综合开发上,不断向省外抛出合作开发的“橄榄枝”, 每年整合6000万资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茶文化、佤文化、生态旅游、边境湖滨风景游正在强力推进。
“桥头堡”建设,临沧如何干?锁飞说,四句话概括:建设面向缅甸的开放合作区、边疆和谐适宜生活的边境城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滇西生态屏障。
丽江市长和良辉:
“丽江不能发展工业”有两个误区
在对外界质疑丽江发展工业的问题上,参加省“两会”的丽江市市长和良辉分析认为,不让丽江发展工业主要存在“两个误区”。
“丽江已经明确了五大发展目标,现在丽江研究的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良辉表示,在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方面,着眼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丽江将建设605万亩生态产业,其中包括320万亩核桃,14万亩芒果,35万亩马铃薯(其中包括宁蒗的20万亩优质马铃薯)以及部分雪桃,促进百姓增收。
和良辉表示,金安桥电站已经具备了发电能力,今年即将正式发电,将为丽江带来每年100亿元收入。除水能之外,还有太阳能、风能方面也能利用。但发展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整个旅游景区和环境。
“丽江发展中,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基地建设要结合起来,信息工业化也必须要发展起来。
人们对丽江发展工业有异议。和良辉分析道,这其中主要有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什么是丽江?丽江往往就被认为只有古城、束河和玉龙雪山。当然,古城里面肯定不能建工业。丽江2.6万平方公里,可以发展的区域还很大。
还有一种误区是,工业就是大烟囱,所以不能发展工业。实际上,现在的一些工业可能比家里还干净。“一个城市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希望。古城区仅靠酒店业和所谓的文化产业,未来还是不行的。”和良辉如是说。(李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