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空间收窄
温家宝总理近期在英国访问时对我国经济的表述传递出诸多信息,包括货币和信贷供应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能够遏制通胀;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4%以下有困难,但控制在5%以下是可能做到的。对此,中国证券报认为,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不容小视,全年CPI涨幅可能在4.5%-5.0%之间。但物价上涨基础正在发生变化,本轮CPI涨幅顶部可能在6月或7月出现。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货币政策不会很快放松,但进一步紧缩的空间已收窄。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组合面临调整的可能性会加大。比如,财政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强调。
2、央行今发20亿1年期央票 发行利率牵动加息神经
央行将于今日在公开市场发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牵动着市场的加息神经。
央行27日公告,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今日将发行2011年第四十五期20亿元的1年期央票。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420亿,较上周到期量增加390亿元。
3、全年通胀控制或上移至5% 货币政策微调预期升温
2011年进行至中场,回顾上半年,“通胀”和“稳物价”是前两个季度的关键词。
发改委日前预计6月份CPI或将创下35个月以来的新高,而6月汇丰PMI初值滑至11个月新低。种种迹象表明,控通胀与保增长似乎在演绎鱼与熊掌的故事。从目前决策层释放的信号来看,通胀见顶或为时不远,“保增长”显得迫在眉睫。7月1日起下调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商品进口关税,能否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振低迷的实体经济?保障房建设能否扛起稳定经济增长的大梁?
4、前5月全国工业利润增长27.9% 增速持续下滑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进一步收窄。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连续四个月下滑。
分析人士指出,去库存过程导致企业盈利增长持续下降,反映了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将从一季度的9.7%回落至9.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