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丰:长防林工程构筑绿色屏障

中广网
2011-09-07
阅读次数:2824
阅读字体 【

  自2001年实施长防林工程以来,江西省宜丰县把长防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林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全县人民近10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新增林地面积6.5万亩,新增森林覆盖率2.3个百分点,新增森林蓄积5.2万立方米,一个个“绿色银行”彰显了宜丰生产与生态共赢的独特魅力。

  宜丰县被列入长防林工程实施县后,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这是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为将长防林这一工程落到实处,宜丰县做到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建长防林”,林业局的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场),进入山头地块实地勘测,对全县13个乡镇(场),54个行政村(林场),138个村民小组进行长防林工程的实地勾图区划,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长防林”设计树种以本地适生的生态树种枫香、木荷、马尾松、雪地松为主。通过七年的建设和治理,使长防林工程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十一五”及二期建设共投入资金2345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近亿元,工程区群众投工投劳达31万工日,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封山育林3.45亩,有效地提升了境内生态资源环境,促进了项目林区林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宜丰县林地面积达到20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其中森林面积达到177万亩,现有活立木蓄积量648万立方米,活立竹蓄积量7283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9%,成为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

  长防林工程的实施,不仅新增了林地面积,而且让原有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生态宜丰构筑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10年来,由于长防林工程的实施,该县残次林、荒山荒坡全部披上绿装,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该县石市镇七都村戴家塘山场原是一片“剥皮山”,水土流失严重。2003年,县里对这片2300亩的残次林进行长防林工程建设,在县林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测量勾图设计后,这片“剥皮山”栽上了枫香、木荷和雪地松,如今,这片只见黄土不见绿的“剥皮山”已是绿油油的一片,郁闭度从当初的0.19提升到了现的0.7,村民们都说,现在这山密得牛都难钻进去!不仅生态环境明显改变,生态恶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当地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地表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在长防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为避免过去“年年栽树不见树”情况发生,宜丰县将落实经营主体作为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做到不落实经营主体不给计划不列项目,从而确保了项目的后续管理和建设质量。该县桥西乡邹家村有一片300多亩的残次林过去一直当成村民的放牛场。村委想造林又拿不出钱,村民想造林又怕自己没收益,所以也没人有积极性。

  2006年村委将这片山场公开发包,实行联营造林,在取得“长防林”项目支持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承包经营人邬胜才出资造林营林。如今,新栽植的杉树苗高的已长到5-6米高,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村干部告诉我们:“要不是有国家的长防林工程项目扶持,这片荒山也许现在还荒在那,‘长防林’真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工程”。长防林工程的实施,也为宜丰当地林农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据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1年以来,全县长防林工程可新增林地6.5万亩,预计成林后可出材5.2万立方米,按木材现行价700元/立方米计算,产值可达3600多万元。于长防林重点工程的带动,当地不少农民寻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繁育苗木,全县新增苗木生产户50多家,苗木创收 300多万元。长防林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农民群众观念更新,激发了治穷致富的信心和投资发展林业的热情。
 


资讯,会议,会展服务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桂ICP备15007906号-11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99号
电话:0771-5553301    传真:0771-5553302
网址:www.rosin-china.com    邮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