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制造业未到大规模外移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称,就全国而言,目前中国工业没有“夕阳产业”,从最传统的工业部门到先进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所有的工业部门在中国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谈论中国制造业中的“夕阳产业”向其他国家大规模转移,还为期过早。
报告称,2010年,在我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0%;纺织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7%。六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3.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
外汇占款余额近四年来首现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中国外汇占款余额较9月末下降248.92亿元。这是2008年1月以来近四年间,外汇占款余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外汇占款总额为254869.31亿元,而9月末为255118.23亿元。此前,3月新增外汇占款达4079亿元,为今年以来月度外汇占款增量的高点;今年8月,新增外汇占款曾从7月的2195.64亿元大幅增加至3769.4亿元,但9月的新增额降至2472.63亿元。
明年经济或将好于四季度 企业家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企业未来发展走势如何?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发布的《企业经营者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就此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总的来看,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比前两年有所回落,不过仍高于2008年,并且对明年的预期要好于对今年四季度的预期,企业经营者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关于对今年四季度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30.3%,预计“不变”的占56.6%,预计“恶化”的占13.1%;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17.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要低于2010年和2009年的调查结果,但仍高于2008年。
对盈利和订货情况的预计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未来谨慎乐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59.4%)的企业经营者预计2011年下半年“盈利”,比2010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与2009年和2008年基本持平;预计“收支平衡”的占23.2%,预计“亏损”的占17.4%。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预计下半年“盈利”的比重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30.4%,“减少”的占25.9%;前者比后者多4.5个百分点,比2010年低了14.1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纺织、服装、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和汽车等行业企业出现了用工净减少的情况。
不过,调查同时发现,企业经营者对明年用工人数的预计较为乐观,预计“增加”的占45.7%,“减少”的占12.7%;前者比后者多33个百分点,略低于2010年和2009年。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医药和通信设备等行业企业更为乐观。
关于对明年计划投资额增减的预计,调查显示,预计“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48.2%,“不变”的占33.2%,“减少”的占18.6%,预计“增长”的比“减少”的多29.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要低于2010年和2009年的调查结果,但仍好于2008年。
未来5年战略性产业投资或超10万亿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初召开。在这一举世瞩目的会议上,明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将初现端倪。
由于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可能重新步入一个衰退期。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在经济增速与物价压力双降的预期下,'保增长、调结构'仍将成为明年的政策主线之一。
借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的契机,从今天开始,《每日经济新闻(微博)》将连续推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系列报道,试图从产业规划、防范金融风险、政策宽松的适度微调等多个方面梳理相关的政策背景,从而对宏观经济的大致动向起到管中窥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