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数据今公布 稳增长基调渐明朗
11月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将于今天发布。预计CPI增幅回调、工业和投资将呈回落态势,这对将于12月12日到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推行的稳定增长的政策,无疑具有参考作用。
按照主要机构已经公布的市场预期,11月CPI同比涨幅有望回调至4.3%~4.4%左右,主要原因是基期因素减弱。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保持稳健,维持在25%左右。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回落至13%以下。
通胀和实体经济可能双双回落的经济状况既凸显今年严控通胀的有力效果,也揭示了明年经济政策还需更为关注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
2、人民币汇价连续下跌 国内商品资金压力凸显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8日再现下跌,连续第七个交易日触及日交易区间下限“人民币跌停表明资金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流,从新兴市场撤出流入发达经济体,国内大宗商品因为资金的撤出而面临压力。”长江期货研究咨询部经理黄骏飞告诉《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
近期国内商品期市成交量呈现大幅下降的态势。数据显示,11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47.19%和38.58%。截至12月初,三大商品交易所成交量水平已经处于年内低位。
德意志银行近期称,可能出现的资金紧缩给大宗商品交易带来融资困难,明年或许会使原物料价格大幅下跌。还有分析认为,未来大宗商品走势可能面临更多资本紧缩潮冲击,因为近十年的资金泛滥,给商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泡沫。
3、欧洲央行两月两降息 促增长成政策重心
欧洲央行8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基点至1%。这是欧洲央行连续第二个月下调欧元区主导利率。此外,欧洲央行将对欧洲商业银行无限量贷款期限由13个月延长至3年。
英国央行同日宣布,维持利率于历史低点0.5%不变。该行11月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由2500亿英镑扩大至2750亿英镑,12月维持这一规模不变。
韩国央行和印尼央行8日宣布维持利率不变,韩国央行称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此前,澳大利亚联储6日将利率下调25基点至4.25%,这是该行两个月来第二次降息。分析人士表示,保增长已经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共同政策立场。
4、我国结构性减税稳步快跑 每年减负5000亿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日前明确表态:今后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以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为取向,积极稳妥推进税收体制改革。
第四届国际税收对话机制全球大会近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王军在开幕式上表示,世界经济复苏艰巨而复杂,中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税收体制改革,为保持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提供更好的税制保障。
在盘点结构性减税政策时,王军指出,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包括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个人所得税,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和资源税改革等,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困难,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