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目前拥有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的定价权,但又同时必须考虑除能源行业以外的比如通货膨胀等问题在内的诸多因素,但问题越来越突出,成立能源部的条件已经具备。”朱成章说。
如何推进监管
早在1980年,中国就曾经设有国家能源委员会,但两年后该委员会被撤销。
8年过后,国家再度组建能源部,同时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核工业部。但5年后,能源部被撤销,再次组建电力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
朱成章表示,能源部门与发改委(前身为国家计委)的“交道”由来已久,彼时能源部高层决策者便是成立国家能源局的提议者。“当时能源部高层意见是,如果发改委要管能源产业就成立能源局,如果不管发改委就放权。”朱成章说。
2008年,在国务院又将成立能源部的传言之中,国家能源局成立。
除了尚停留于纸面的组建提案外,能源部如能成立如何推进监管工作也成为多方猜测热点。而最为核心的问题仍然是,热议中的“超级能源部”能否获得强势话语权。
多位能源界知情人士认为,能源部极有可能以目前的国家能源局作为组建框架,脱离发改委的管辖,在充分整合相关部门及能源央企的资源后,提升至部委级别。
多个信息渠道指出,虽然能源部的整体架构尚未成型,但很有能将成为一个“专职部门”。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专委会一名权威能源专家预测,能源部组建后,其框架结构或将根据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等产业施行再分工,并各自成立主管部门施行监管。“比如能源部下面再设煤炭总局、石油管理总局等部门,分管具体工作,具体政策则由部委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