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部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出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 革 委 、 教 育 部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经国务院同 意 并 批 转 各 地 、 各 部 门 贯 彻 执行。这是我国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专项规划,新华社8日受权播发。根据该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给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到“十二五”末,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 .5%,“十一五”末,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5%,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为50%。
2、1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涨幅或在4%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的日程表显示,1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将于今日公布。中新网财经频道梳理此间媒体报道显示,受节日因素及翘尾因素影响,市场普遍预期1月CPI同比涨幅将在4%左右。
推动1月CPI上涨的因素主要是节日因素以及季节性因素。官方数据显示,1月份食品价格总体处于小幅上涨过程。由于进入冬季气温偏低,蔬菜生长速度放缓,其价格呈季节性上涨态势;而且由于假日到来,消费者对水产品及肉类需求上升,其价格也有小幅回升。除了节日因素和天气因素之外,翘尾因素也成为CPI基本持平的一个支撑因素。
3、促进就业规划:十二五最低工资年增13%以上
昨天,由人社部、财政部等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正式公布。“十二五”时期我国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规划称,“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4、中国去年减持日本短债4万亿日元
2月8日,日本财务省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净抛售的一年期以内的日本短期债券高达4.0188万亿日元,净抛售规模远远超过2010年的4304亿日元。
另外,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最新数据,2011年海外投资者成为日本国债的净买方,净买入规模总计4.7277万亿日元,较2010年的7431亿日元高出6.4倍。
“中国似乎正在出售日本短期国债套现,并投资于日本长期国债。”海通国际外汇分析师郑广复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日元升值趋势明显,中国长线投资买进日本长期国债更为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