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林业局林政科科长施椿骏忙得不可开交。自从《浙江省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于2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施椿骏不仅参加了一“堆”相关的会议,还接到了不少义乌老板打来的电话,咨询有关林权投资的问题。比如,手上的林地如何参与流转,林权投资有什么门槛,附近有哪些林权投资项目,林权投资的经济效益大概是什么水平等。可见,林权投资正随着政策的放开快速升温。
据介绍,林权包括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除林地所有权不能交易外,另外3个都是可以交易的。
赤岸镇慈溪村:集体林权流转换回210万元
“过去,林权交易很不规范,有些是村里弄个简单的招投标,有些甚至是私下交易。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的价值很难被挖掘出来,不仅如此,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林权无法备案,又因为证件不齐,不能向银行申请林权抵押贷款,徒增了开发山林的资金压力。”施椿骏告诉记者,2010年底成立的华东林交所是目前浙江省内唯一一个得到政府认可的省级林业资产流转平台,该交易所下设11个分中心,其中1个就位于义乌。
据了解,华东林交所义乌分中心是在去年义乌“森博会”期间挂牌成立的。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每个分中心都需要自制一套具有当地特色的操作流程。然而,截至目前,义乌分中心有关林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模式还未完全敲定。
“前段时间,赤岸镇慈溪村有个面积为1100余亩的集体林权项目要进行转让。由于分中心暂时还不能正常运转,我们就推荐相关人员去杭州,借助省里的华东林交所平台进行流转。1月20日公开挂牌,全程网上报价。起始价188万元,经过6个买家10余次竞价,最后以210万元竞拍成功。”施椿骏说,这是2012年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成功运作的首笔林权交易。
据了解,华东林交所成立一年多来,实际网上成交项目累积达到124个,成交面积1.6万余亩,成交金额超过8500万元,相比起拍价,平均增幅达到了30%。
义乌版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慈溪村的这块林地属于用材林,虽然山上有不少松树,但基本上没有为村民带来什么经济效益。通过这次正规的流转,刨去10万元左右的流转成本,分到每个村民头上的钱还是相当可观的。”施椿骏说,林权资源盘活了,还有可能带来长远的收益。若是这块林地以后被投资人开发成森林公园、游乐园等娱乐场所,也会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能更大程度地盘活我市的林权资源,义乌近期正在致力于打破常规,希望在《浙江省林权流转和抵押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比如允许市级生态公林进行林权流转。据了解,义乌现有林地面积约86万亩,其中约有52万亩属于生态公林,而在这52万亩生态公林中,又有近一半属于市级生态公林。
除此之外,义乌还希望能将林权抵押贷款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我们计划在4月底之前召开一次林权抵押贷款推进会,让林权证像房屋产权证一样,可以抵押和贷款。除此之外,我们还向市政府递交了报告,希望能将省财政规定给予林权抵押贷款的贴息比例从每年3%提高至5%。”施椿骏兴奋地说,如果该报告能够审批通过,那开发山林的融资成本就变得非常低了。他还透露,华东林交所义乌分中心的运营也有望在今年7月之前步入正轨,届时义乌本地的林权流转成本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
林权投资门槛不高但获利不易
林权投资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了,自然就引起了投资者的兴趣。那么,林权投资又有哪些讲究呢?
据了解,林权投资并没有什么特定的门槛,做生意的老板可以做,上上班的白领也可以做,只要你手上有足够的闲钱。林权的价值与地势以及林地上林木的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启动资金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是几千万元不等。目前就浙江范围来看,林地价格最高的主要是在安吉一带,市价可达2万元/亩。
虽然门槛不高,但真要靠投资林权获得高收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国家对林地开发的态度有所改变,具体来说,就是从过去简单的采伐树木逐渐转变为如今的保护性开发。林地上的林木,不是你想砍就能砍的。在一段时间内,能砍多少,砍完后要种回去多少,这些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因此投资林权后,想靠砍树、卖树赚钱实属不易。其次,在取得林权后,想要像炒房那样,通过转让获利也不简单,因为你要转让,必须要先征得上一任所有者的同意。
“我认为,在投资林权之前首先要做到5个有:有资金、有团队、有精力、有经验,还要有一颗公益心。毕竟投资林权产生效益是个比较慢的过程。”施椿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