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监测覆盖率100%,除治率100%,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持续下降!2011年,福建省松材线虫病防控捷报频传。
福建已在防控松材线虫病方面布下了天罗地网。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外来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迅速,防控难度极大,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森防工作者为此殚精竭虑。
然而,福建森防工作者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控制松材线虫病:“以木抵工”缓解了贫困地区除治资金的不足,“专业队除治”、“公开招标防治”保障了除治技术水平,“绩效承包”提高了除治专业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疫木特别通行证”、“疫木管理台账”加强了流通环节疫木的监管,“轻型飞机航空监测”则扫清了边远山区的监控死角……
特别是“疫木安全利用远程监控系统”、“GIS”和“PDA”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日益科学化、数字化。
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完善,而今,福建已建成松材线虫病防控四大体系。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掌握疫情动态。实行松材线虫病春秋季普查、枯死木季度调查、疫区月度巡查的“三查”制度和加强测报、鼓励举报、及时上报的“三报”制度,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形成专兼结合、群测群报、群防群治的监控格局。
加强检疫御灾体系建设,减少传播几率。制定疫木源头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关规定,建立疫木安全利用远程监控系统,落实台账管理制度,落实“疫区县的松木采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疫木限时定点加工,加强林木种苗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开展“长剑”、“绿盾”等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防止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
加强防治减灾体系建设,遏制扩散趋势。制订了“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防治策略,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和化学防治为辅,推行联防联治和综合防治。组织专业队除治,严格按照除治方案和技术规程操作,皆伐初发疫点和小面积疫点,择伐与药物防治相结合治理老疫区和重点生态区,由外向内循序渐进,坚持外围预防与发生区除治并重原则,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势头。
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控水平。福建各市和绝大部分县有正式森防检疫机构,有专职检疫员700多人;有国家级中心测报点40个、省级中心测报点49个;建成5个区域性药剂药械储备库、14个县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检疫检验中心,配有检疫执法等专用车44辆、监测摩托车77辆;国家批准立项项目有10多个,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完善。
日益完善的松材线虫病天罗地网式防控体系已在八闽大地上发挥作用。截至2011年年底,福建已拔除县级疫点6个,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由最高的7.1万亩下降到目前的3.5万亩。
福建已初步遏制住了松材线虫病跳跃式快速蔓延的趋势。
2012年4月16日,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关森林资源保护、事关生态省建设,责任重于泰山,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新的战鼓已擂响,肩负“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八闽大地的森防工作人员再次厉兵秣马,全力以赴投入到新一轮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