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铺开 重点监管企业共9502家
昨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近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以下统称六部委)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上报的企业名单基础上,联合审核下发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名单下发后,境内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依法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此次,六部委审核确定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共计9502家。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时,应按照相关要求和审慎监管规定,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查询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加强审核,切实防范风险。重点监管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所获得的人民币资金不得存放境外。六部委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强管理。
2、6月首周四大行新增贷款66亿 存款大降2720亿元
6月12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6月第一周,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仅66亿人民币,信贷市场并没有如期出现回暖态势;而存款也延续了此前一贯的月初大规模回落的情形,四大行存款较上月末大幅下降2720亿元。
不过,银行信贷投放的微观表现,尚不能反映宏观政策微妙的变化。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从金融机构总行还是地方分支机构,5月份以来正在越来越多地接收到来自地方政府强有力投资冲动下的政治动员。
“6月份将是个关键月份。”据上述股份行人士观察,今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到期回收率还是挺高的,但是续贷率也很高,“一年期变三年期,三年变五年”。续贷情况有借新还旧、还旧借新、展期三种;续贷率各家银行情形不一。
在中金公司看来,银行面对新审批的稳增长项目将处于两难境地,最终“有限度”支持的可能性较大,伴随着存款在二季度末的惯性冲高,新增贷款有望达到9000亿元左右,意味着二季度新增贷款将达到2.3万亿-2.4万亿,上半年完成全年新增贷款的60%。
3、印花税改革提上日程 非证券印花税或取消
印花税改革目前已纳入相关部委调研范围。据悉,未来除证券交易印花税以外其他的印花税项目或将取消,并与其他相关税费进行合并形成综合的产权转让、合同交易征收费用。
据了解,目前印花税的征管文件《印花税暂行条例》在1988年出台,距今已有二十余年。《条例》规定各类购销借款等其他合同或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实行从价计税和从量计税。
业界和专家此前普遍建议,将印花税税目由原来的13个减少到4个,包括合同性质的凭证和单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以及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四类,同时税率也按上述4个税目设置。而据记者了解,未来可能的一种改革途径是,除证券交易印花税以外其他印花税税目,与产权转让、合同交易等相关的费用进行合并改革,形成综合征收费用。
4、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第四次贸易政策审议
世界贸易组织12日开始对中国进行第四次贸易政策审议,在12日和14日两天的审议中,中国代表团将介绍过去两年中方的贸易政策和贸易做法,回答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的相关问题。
率团参加此次审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在当天的审议会上介绍了自2010年第三次审议以来中国的宏观经贸环境、贸易和投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
俞建华说,自上次审议以来,中国面临复杂的经济和贸易环境,国际金融危机和一些成员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给中国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外需低迷,欧元区债务危机深化;国内也面临稳定物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龄化等压力。然而,为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中国政府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内需,并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